新出现的人口结构是什么?

回到 新出现的人口结构是什么?

新中产阶级

Carl Ebenezer, Ted Esler & James Patole

2018 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 “大多数人不再贫穷或容易陷入贫困” 的宣告 1。这一巨大转变推动了全球中产阶级的历史性增长。

这个关于全球中产阶级的统计对全球教会来说代表着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与学生或全球穷人等社会其他阶层相比,中产阶级更加富裕、教育水平更高、社会流动性更强,因此需要一种独特的与人建交的方式。城市事工也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但我们需要注意,郊区社区(往往是中产阶级居住的地方)的人口多于市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中产阶级也会不断壮大。

这个关于全球中产阶级的统计对全球教会来说代表着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也就是谁被视为中产阶级,会因国家不同而不同。不同国家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为宣教工作创造了独特的轨道。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未来25年内,三个不同国家的中产阶级的不同轨道,即人口停滞的美国中产阶级、缓慢衰落的中国中产阶级和飞速扩张的印度中产阶级。希望这些文字快照能帮助我们表述清楚全球中产阶级的独特境况,并关注到这一庞大人口对全球宣教的重大影响。

停滞不前:美国的中产阶级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庞大且不断壮大,美国的中产阶级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福音派教会的中坚力量,而宣教运动也受益于近几十年来不断增长的美国中产阶级。经济动力、高移民水平以及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都保证了中产阶级将会继续作为美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中产阶级现状

皮尤研究中心将美国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 48,500 美元至 146,000 美元之间的三口之家,即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的 67% 至 200%。根据这个定义,大约 52% 的人口属于中产阶级2

收入水平似乎还与教会的参与程度有关。 Ryan Burge 利用美国社会学数据的主要来源——合作选举研究的数据发现, “在周末最有可能参加礼拜的人是那些拥有大学学位、年收入 6 万至 10 万美元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中产阶级专业人士。” 3   在美国,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已婚人士去教堂的可能性是那些没有这三个特征的人的两倍多。

来到美国寻求生计的移民群体,通常会在几年内加入中产阶级。 2019 年,有14% 的美国人口是在外国出生的,而 1980 年这一比例仅为 5%4。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许多移民家庭的家庭收入高于非外国出生的家庭。即便如此,鉴于大多数人口的生育率下降,美国中产阶级人口可能只会保持不变。

在美国执行大使命的障碍

2023 年出版的《The Great Dechurching》一书的作者警告说, “我们目前正处于我国历史上最大、最快的宗教转变之中。” 5 物质的富裕和随之而来的世俗化可能会结束美国数十年的宗教热情,其中中产阶级的趋势最为强劲。这可能会对宣教工作的传统差派和资助产生严重后果,包括对救灾、扫盲计划和全球宣教其他方面的支持。

在一个多中心的世界中,非西方国家对全球宣教的捐助肯定会增加,但美国的基督徒仍然需要继续支持全球宣教。美国中产阶级比全球中产阶级更富有。迫切需要对教会成员进行门训,以克服即时满足、权利文化、自利和不满。

最后,政治分歧正在推动美国当前的大局式,其中包括教会内部的分歧也受到影响。种族紧张局势、性别焦虑、对激进性别意识形态的接受以及对社会主义政策的辩论,是造成分歧的核心问题。融合主义也对美国中产阶级构成了巨大威胁。要对当前景况下的中产阶级群体进行宣教,需要我们有明智地辨别力,道成肉身般的爱,真实有力的见证和适当得体的护教方法。

在美国执行大使命的机会

美国的一个重要机会是侨民教会的增长。移民到美国的人口可能会复兴美国的教会和中产阶级6。目前的移民率正处于创纪录的水平,许多地方教会深入参与到这些社区的事工中。美国的侨民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了家庭结构、宗教世界观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加入中产阶级后财富的增加导致了这些家庭经历的变化。第一代移民通常留在移民社区内,而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则不然。这对教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帮助这些家庭度过困难的过渡期打开了福音之门。

美国仍然是全球宣教主要的派遣国和资助国。尽管当代全球宣教学经常通过移民和侨民的视角来看待,但全球宣教的差派、培训和资助将继续成为美国宣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来自非西方国家的宣教士人数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全球宣教人口中的总数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7。 过去几年美国宣教士的总体人数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2010年,美国宣教士约有127,000人,2016年增加至约134,000人8。 而大部分美国宣教士得到中产阶级的资助,如果教会保持健康,中产阶级将继续支持他们。

美国的大部分捐赠不是来自富人,而是来自中下阶层9。 福音派财务责任委员会报告称,在过去十年中,福音派的捐赠每年都在增加,其中国际捐赠在 2019 年增加了 2% 以上。 2022 年。据《今日基督教》报道,即使在疫情期间,捐赠也有所增加10。只要教会保持其人数,一个健康的美国中产阶级人群就有望继续资助全球宣教活动。

缓慢衰落:中国的中产阶级

1990 年至 2019 年间,排位在前 40 名的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了 2 倍至 6 倍,而中国则以前所未有的 32 倍的速度在增长11。  2011 年,中等收入国家定义全球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以每家每人每天 11 美元至 110 美元为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一个四人中产阶级家庭的家庭年收入为 14,600 美元至 146,000 美元12。根据这一定义,全球中产阶级的规模据估计,2006 年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约为 9000 万,2016 年为 7.3 亿。到 2027 年,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预计将超过 10 亿人13

到 2050 年,中国人口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14 亿下降到 13 亿14。这一下降是由于中国 1980 年至 2015 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然而,即使在政府放松这一限制之后,中国也很少有人想要生更多的孩子了,因为养育孩子的成本很高15。从 2030 年左右开始,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会导致中国中产阶级的缓慢衰落16

中国中产阶级的模式

2021年,中国制定了以国内消费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内卷”战略,以应对外资下降。其中包括改善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拟议措施,包括减少被称为“996”的长时间工作(即上午 9 点至晚上 9 点,每周六天)。

中国可能会在变得更富裕之前先老龄化,预计到2050年,将有3.3亿人超过65岁。独生子女政策产生了一个以4-2-1金字塔为特征的社会,其中家庭有四个祖父母和两个父母指望唯一的孩子来照顾他们的晚年。此外,许多刚刚达标成为中产阶级的人群选择会优先考虑自己的事业,这从 2013 年以来结婚登记数量的下降就可以看出17

中产阶级的时代精神是由可自由支配收入推动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这是与穷人的主要区别。消费主义是所有现代经济体系的引擎18,而中产阶级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中产阶级教会最大的挑战是“玛门”。玛门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工作狂、高度舒适、唯物主义、安全感、经济独立、自给自足、社会象征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些不利方面导致分离、孤立、唯名论和融合论。在其他国家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中产阶级模式。这些不同的前线中产阶级挑战往往是相互加强的,很难通过零敲碎打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向这一人群传福音需要采取“一生门徒训练”的方法,那么十字架的道路就是一个长久的承诺,而不仅仅是一种选择19

在中国执行大使命的障碍

政府镇压

2017年的十九大期间,中国结束了党与国家的分离,回到了类似于1978年改革时代前的 “党国”体制。2017年的十九大还颁布了整体国家安全观通过技术和基于网格的管理来实现全面服务。自1949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推广“马克思主义加中国背景”的公式,而最近添加了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这说明了中国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核心向中国民族中心主义的转变20。这种有系统的管控可能会扼杀作耶稣门徒的自由21

流行的观念

2017年至2019年间,对中国15个城市的120名新教牧师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共对新教教会一直保持警惕,原因如下:

  • 信仰被视为意识形态威胁,因为新教徒更忠于政党以外的权威。
  • 与国外的联系被视为西方颠覆中国的工具,因此被视为内部安全威胁。
  •  教会规律性礼拜和发展成员的活动被认为有带来社会内部的动荡的危险22

更多这方面的洞见可以在洛桑论文中找到23

大使命在中国的机会

存在的事工机会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首次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年老、失业、生育或其他新兴文化趋势(“躺平”或“平躺”)而待在家里。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反叛,通过做最低限度的日常生活来应对社会压力24。这提供了一个通过满足家庭归属感需求来服务家庭的机会25。也可以针对“996”的工作文化来开展事工26.

终生的门徒训练

神创造我们,为要与我们建立关系,并要我们与他合作来完成大使命。神呼召我们在自己的家庭、社区和工作环境中拓展神的国度。就如何服侍中国中产阶级人群而言,一种可能特别有效的途径是“三重倾听”,即我们倾听世界的呼求声、神话语的智慧以及彼此的生活处境。然后再想象一下神希望我们做什么去根据环境需要而满足摆在我们面前的需求。27

公共神学

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正在寻找一种普遍通用的神学28 ,从圣经的角度,针对中国的整体环境,从中国历史、文化、哲学和宗教等方面来分析社会政治运动29。这对大使命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入口。

迅速扩张:印度的中产阶级

印度中产阶级的发展源于19世纪和20世纪殖民时期引入的英国教育体系30。 因此,1947年印度独立后,特别是在90年代的经济自由化之后,中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并迅速扩张。不过,中产阶级的规模和定义,基于收入、地位、教育、身份和权力、消费、职业和生活方式多种因素,而一直存在争议。

作为印度智库的PRICE 将年收入为 5-300 万卢比(6,700-40,000 美元)的家庭视为中产阶级。他们最近的调查发现,印度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 2004-2005 年的 14% 扩大到 2020-21 年的 31%。如果政治和经济状况稳定的话32,预计到 2047 年将迅速扩大到 63%31.

如今,印度中产阶级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到2035年,预计将成为最大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印度的快速扩张, “2016 年至 2050 年间,全球中产阶级可能会新增 10 亿消费者” 33

印度中产阶级的特征

印度的中产阶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拥有英语语言优势,受过教育并掌握了高端技能,做白领工作,有稳定收入。
  • 在文化、社会规范、教育、职业追求和整体观方面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地方性,既传统又现代。
  • 物质主义、务实、有抱负,但有宗教信仰。
  • 主要由上层种姓主导。
  • 因其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身份而受到认可。

至于他们的宗教倾向,这一群体的世界观与其他阶层不同,并且由于各种因素而迅速变化,特别是在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中。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中产阶级的精神信仰是多面化和模糊的,还有实际操练上的各种问题,几乎所有的邪教、新宗教运动(NRM)和大师都在以适当的方式寻找自己的跟随者,就是透过解决与他们有关的问题,例如,家庭的和谐关系、工作中的成功、健康,人际关系问题,对儿童教育的祝福和职业生涯等。现代灵性生活的最大优势是可以用现代语言重新解释古老的哲学信仰和传统,并结合实际应用。

大使命在印度的障碍

印度的宗教、根深蒂固的种姓社会结构与世俗且多元化的大环境相结合,对呈现耶稣基督的独特性给出了巨大的挑战。除了种姓、消费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外,企业机构、宗教和政治之间的交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此外,有必要避免过分强调不符合圣经的基督教教义、仪式、传统信仰和宗教操练。需要注意将基督教信仰置于当地环境中并关注体验神学(Anubhava)。印度人对基督教的误解主要是认为它是西方宗教,这需要在学术和历史上的纠正34。 事实上,自公元 52 年使徒多马抵达南印度时,印度就存在教会,但今天的印度人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使徒托马斯忌日被定为印度基督教日。印度教会和宣教团与部落、贱民和低种姓群体虽然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接触,然而,针对印度中产阶级的有效宣教和研究仍然很落后。

大使命在印度的机会

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印度中产阶级的独特特征,福音参与需要一种独特的、关系性的、友好的、有时甚至是理智的方法,其中包括配合必要的实际帮助来解决他们的需求和挑战。整个教会必须接受门徒训练、装备和培育,将福音活出来。在建立关系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家庭教会要在印度中产阶级中利用家庭网络关系进行宣教。基督徒中产阶级需要在战略上做好准备,将“工作”和“使命”视为神赋予的机会,在透过职场履行大使命的同时,履行神的创造使命。因此,为基督徒专业人士提供职场事工的装备至关重要。

印度中产阶级中很大一部分——尤其是那些城市化程度最高、全球化程度最高、受教育程度最高且经济状况最稳定的中产阶级——不一定相信并致力于其宗教教义。如果用符合他们的经历和需求的方式邀请他们,许多人会愿意倾听并改变他们的观点。印度中产阶级将成为21世纪及以后的一个关键的宣教禾场。

结语

据估计,到2050年,美国、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级总数将达到20亿。对中产阶级的宣教的特点是应对消费主义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宣教活动也必须要思想和策略相结合。这需要一生的门徒训练,通过我们的工作履行创造使命,发展道成肉身般的服侍文化,并通过投资时间、才能和财富来拓展神的国度。

尾注

  1. “Are You in the Global Middle Class? Find out with Our Income Calculator | Pew Research Center.” n.d. Accessed May 4, 2023.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1/07/21/are-you-in-the-global-middle-class-find-out-with-our-income-calculator/.
  2. “Are You in the Global Middle Class? Find out with Our Income Calculator | Pew Research Center.” n.d. Accessed May 4, 2023.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1/07/21/are-you-in-the-global-middle-class-find-out-with-our-income-calculator/.
  3. Ryan Burge. Religion Has Become a Luxury Good, (graphsaboutreligion.com) Accessed 16 September, 2023.
  4. “Racial Wealth Snapshot: Immigration And The Racial Wealth Divide » NCRC.” n.d. Accessed 20 June, 2023. https://ncrc.org/racial-wealth-snapshot-immigration-and-the-racial-wealth-divide/.
  5. Jim Davis, Michael S. Graham, and Ryan P. Burge. The Great Dechurching: Who’s Leaving, Why Are They Going, and What Will It Take to Bring Them Back?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23) p. XX.
  6. Dany Bahar and Greg Wright. ‘Immigration as an Engine for Reviving the Middle Class in Midsized Cities.’ 18 November 2021.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up-front/2021/11/18/immigration-as-an-engine-for-reviving-the-middle-class-in-midsized-cities/.
  7. Gina A. Zurlo, Todd M. Johnson, and Peter F. Crossing. ‘World Christianity and Mission 2020: Ongoing Shift to the Global South.’ 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 Research 44, no. 1 (2020): 8–19.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2396939319880074.
  8. Peggy E. Newell. North American Mission Handbook: US and Canadian Protestant Ministries Overseas, 2017-2019 (Pasadena, CA: William Carey Publishers: 2017).
  9. ‘Who Gives Most to Charity?’ Philanthropy Roundtable. Accessed 8 May 2023. https://www.philanthropyroundtable.org/almanac/who-gives-most-to-charity/.
  10. Hannah McClellan. ‘Evangelical Giving Goes Up, Despite Economic Woes.’ Christianity Today. 30 November 2022.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news/2022/november/state-of-giving-donations-parachurch-megachurch-finances.html.
  11. Zak Dychtwald. ‘China’s new innovation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21 May-June. https://hbr.org/2021/05/chinas-new-innovation-advantage.
  12. Homi Kharas. ‘The unprecedented expansion of the global middl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8 February 2017. https://www.brookings.edu/research/the-unprecedented-expansion-of-the-global-middle-class-2/.
  13. Homi Kharas and Meagan Dooley. ‘China’s influence on the global middle class.’ Brookings Institution. October 2020. 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20/10/FP_20201012_china_middle_class_kharas_dooley.pdf.
  14. Department of Economic & Social Affair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A Summary of Results.’ United Nations. 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pd/content/World-Population-Prospects-2022.
  15. Laura Silver and Christine Huang. ‘Key facts about China’s declining population.’ Pew Research Center. 5 December 2022.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2/12/05/key-facts-about-chinas-declining-population/.
  16. Donghyun Park and Kwanho Shin.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Asia’s Future Economic Growth, 2021-2050.’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40, no. 1 (March 2023). https://www.adb.org/publications/asian-development-review-volume-40-number-1.
  17. Charlie Campbell.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s a Major Threat to Its Future.’ TIME Magazine. 7 February 2019. https://time.com/5523805/china-aging-population-working-age/.
  18. Kerryn Higgs. ‘A brief history of consumer cultur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Reader. 11 January 2021. https://thereader.mitpress.mit.edu/a-brief-history-of-consumer-culture/
  19. Matt Jolley. ‘What is whole-life disciple?’ London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 Accessed 30 August 2023. https://licc.org.uk/resources/what-is-a-whole-life-disciple/.
  20. 张约翰(John Zhang). “Ministry Insights under a Nationalistic Trend”华源协作(China Source Quarterly)。 2023 年 3 月 13 日。https://www.chinasource.org/resource-library/articles/ministry-insights-under-a-nationalistic-trend/。
  21. Philip Le Feuvre 1980年洛桑临时论文《基督教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见证》是关于共产主义最全面的论文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回顾了成功和失败,并为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革命前社会制定了福音传播策略。社会,以及像欧洲这样的后革命社会。
  22. Sarah Lee. ‘Pastors in China’s New Era.’ China Source Quarterly. 13 March 2023. https://www.chinasource.org/resource-library/articles/pastors-in-chinas-new-era/.
  23. See Lausanne consultation paper on Witnessing to the Marxist.
  24. Lily Kuo. ‘Young Chinese take a stand against pressures of modern life — by lying down.’ The Washington Post. 5 June 202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china-lying-flat-stress/2021/06/04/cef36902-c42f-11eb-89a4-b7ae22aa193e_story.html.
  25. Shuya Kim. ‘New era and new roles: Changes & Issues for Chinese Ministries in a new context.’ 华源协作(China Source Quarterly) 13 March 2023. https://www.chinasource.org/resource-library/articles/new-era-and-new-roles/.
  26. 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个有用的资源是Theology of Work Projec (https://www.theologyofwork.org/) ,其中所有圣经书卷的注释包含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它还为专业人士提供灵修,为小组提供圣经学习,为牧师提供讲道,并为学者提供资源。
  27. “‘Wise peacemakers: How to love your culture by triple listening (1/5).’ London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 https://licc.org.uk/resources/wise-peacemakers-part-1-of-5/.
  28. Jacob Chengwei Feng. ‘Chinese Theology for English-Language readers.’ China Source. 13 March 2023.https://www.chinasource.org/resource-library/articles/chinese-theology-for-english-language-readers/。
  29. A Chinese Bible commentary, similar to the South Asia Bible Commentary, could also help develop indigenous public theology.
  30. Vinita Pandey. Crisis of Urban Middle Class (New Delhi: Rawat Publications, 2009).
  31. Rajesh Shukla. ‘Gearing Up For a Billion-Plus Middle Class by 2047.’ PRICE. 2023. https://www.price360.in/publication-details.php?url=gearing-up-for-a-billionplus-middle-class-by-2047.
  32. BW Web Team. ‘One out of every three Indians “middle class”; to double by 2047: Report.’ Business Standard. 2 November 2022. https://www.business-standard.com/article/current-affairs/every-one-in-three-indians-middle-class-to-double-by-2047-report-122110200522_1.html.
  33. Abhijit Roy. ‘The Middle Class in India: From 1947 to the Present and Beyond.’ Asian Politics 23, no. 1 (201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sianstudies.org/publications/eaa/archives/the-middle-class-in-india-from-1947-to-the-present-and-beyond/.
  34. Pius Malekandathil. ‘St. Thomas Christians: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up to 9th century AD.’ in St. Thomas Christians and Nambudiris, Jews and Sangam Literature: A Historical Appraisal, Bosco Puthur (ed.) (Kochi: LRC Publications, 2003), 1-48页.

作者简介

Carl Ebenezer

Carl Ebenezer热衷于系统化变革。作为他在跨国公司、商业加速器和投资公司工作的一部分,他在领导力、创业发展和开放式创新方面建立了生态系统。他是女王青年领袖奖获得者,作为该奖项的一部分,他于 2017 年在剑桥大学完成了“领导变革”课程。您可以通过 www.linkedin.com/in/carlebenezer/ 联系他。

Ted Esler

Ted Esler 博士是 Missio Nexus 的主席,Missio Nexus 是一个由机构和教会组成的协会,自 2015 年以来代表了全球超过 30,000 名大使命工作者。他曾在计算机行业工作,然后在 1990 年代成为巴尔干地区的植堂者。 2000年,Ted成为先锋队的加拿大董事,三年后搬到奥兰多,加入美国先锋队的领导团队。

James Patole

Rev James Patole 拥有迈索尔大学 (SAIACS-Bangalore) 的神学博士学位。他是基督教宣教士联盟的任命牧师。他目前是印度浦那基督教专业人士团契的带头人。他的专长在于城市宣教,并积极参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基督教组织。他撰写了两本书,共同编辑了《重新思考印度的城市宣教和事工》,并在世俗和基督教期刊上撰写了各种同行评审的文章。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