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东亚拥有17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包括中国、韩国、日本、香港、澳门、台湾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地区正经历显著的人口变化、社会政治动荡、快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变化的世代间的动态。
东亚国家共有着根 植于儒家教义的基本文化特征。这些教义强调等级、社会秩序和精英管理。集体主义盛行,强调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往往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宗教多样性存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新教基督教并存。中国有这些宗教的追随者,但大多数人是无宗教信仰的共产主义者,不认同于任何特定的信仰。那里最近有家庭教会运动的增长,特别在是1970年至2020年间。
在社会经济方面,东亚经历了快速发展,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化、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改变了该地区。地缘政治竞争存在,但关键是要认识到东亚内部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中国、日本和韩国是东亚的主要参与者,中国人口超过13亿,日本约1.26亿,韩国约5200万。
总之,东亚丰富的文化遗产、宗教多样性、经济活力和复杂的政治形势塑造了其活跃多样的景观。这些因素中的每一个都影响着教会的使命、外展战略和社区参与。
本文旨在分析多个报告中突出的关键问题,并为这些地区的教会提出战略指导的建议。从分析中突显出五个关键主题:人口变化、技术进步、世代间的动态、东亚的宣教,以及亚洲的崛起及其在主体世界宣教中的贡献。每个主题将被详细探讨,提供对教会未来道路的洞见和建议。
人口变化和社会政治影响
人口老龄化与出生率下降
东亚最显著的人口挑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例如,日本正经历着剧烈的人口减少,到2050年,超过40%的市町村可能会因为工作人口的急剧减少而消失。1同样,韩国也面临快速人口老龄化,需要制定针对老年人的政策,并突显青年参与教会活动的减少。这些人口变化对教会有深远影响,影响到从出席人数、财务稳定的支持和社区外展的参与等各个方面。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独特的挑战,教会需要满足年长会众的属灵和社会需求。这包括提供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和项目,如老年人团契、对无法离家者的牧养关怀以及无障碍设施。教会还必须找到将年长成员融入更广泛教会群体的方式,确保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众。
出生率下降和青年参与度降低使情况更加复杂。由于参加教会的年轻人减少,就有了世代缺失的风险,这可能逐渐地侵蚀教会群体。为应对这一情况,教会需要制定以青年为目标的项目,针对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关注点。这包括创造真实参与的空间,利用技术与数字原住民联系,以及营造年轻人感到被倾听和重视的环境。
移民
移民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日本,外国工人增加导致文化摩擦和民族的和多文化的教会出现。香港也因移民面临显著的人口变化,特别是国家安全法实施后,导致教会成员和财务资源的显著流失。2日本外国工人的涌入使教会需要适应更多元文化的会众,这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会众可以通过带来不同的视角和经验丰富教会生活。教会必须努力创造包容性的环境,让所有成员无论文化背景如何,都感到受欢迎和被重视。在香港,大规模基督徒移民对教会的人口结构和财务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离开的人是教会的经济支柱和领袖,导致奉献减少和熟练志愿者及领袖的缺乏。这给剩下的成员带来了额外的压力,突显了教会需要发展可持续的财务和领导结构的需求。
政治和社会动荡
政治和社会动荡对东亚的教会有深远影响。中国和台湾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朝鲜的军事威胁,以及香港等地的内部社会运动,导致教会群体内部的分裂。这些社会政治动态会创造一种恐惧和不确定的环境,影响教会有效运作和完成其使命的能力。香港国家安全法的实施导致基督徒中出现恐慌和移民潮,显著影响了教会的出席率和财务稳定性。随着中国入侵威胁的增加,台湾的教会可能面临类似的情况。
在宗教自由受到威胁的地区,教会面临在遵守限制性法律的同时维持其见证的挑战。这可能涉及应对复杂的法律、面对潜在的迫害,以及寻找继续其事工的创新方式。例如,随着官方教会聚会面临更多审查和监管,未注册的家庭教会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目前,未注册教会的规模已经是注册教会的两倍。受限的宗教自由的影响不仅限于教会的运作,还扩展到更广泛的宣教和门徒训练的事工。教会必须在公开的宗教表达受限制的环境中找到分享福音和门训信徒的方法。这需要创新、韧性和对大使命的深刻委身。
对教会的影响和建议
教会必须促进世代间的沟通和群体的建造。年轻人经常感到与老一代脱节,但他们欣赏真实、非等级制的群体,这些群体提供真实的连接和导师关系。创造世代间对话和活动的机会可以帮助弥合这一差距。例如,通过导师项目,让年长成员与年轻会众分享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可以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和相互的尊重。
通过整全事工方法解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至关重要。这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关怀并让他们参与教会活动,这有助于保持他们的参与和支持。教会可以建立专注于身体、情感和属灵健康的老年事工,提供健康诊所、辅导和社交活动等服务。
为了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教会必须在外展方法上进行创新。这可能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进行沟通和联系,提供现代的敬拜仪式,并组织与青年文化共鸣的活动。此外,让年轻人参与领导角色和决策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委身。
教会应接受多元文化,并在会众中的不同民族群体之间促进有国度思维的合作。这可以包括提供多语言服务,庆祝文化节日,通过教育和对话促进跨文化理解。通过这样做,教会可以建立更有力、更凝聚的群体,反映神国度的多样性。建立为移民提供帮助的稳固的支持系统,可以保持与那些移居国外的人的联系,并在属灵和群体方面提供持续的支持。这可以包括线上敬拜、祷告小组,通过数字平台进行牧养关怀,以及主动将移民与其新地点的当地教会联系起来。保持这些联系可以帮助移民在相隔两地的情况下继续得到支持和属灵成长。对于移民较多的地区,将新成员融入现有的群体至关重要。这可以包括设立欢迎委员会,提供语言和文化导向课程,并为新成员提供服务和贡献的机会。这些努力可以帮助新移民在教会群体中感受到归属感和目的感。
对于中国、香港以及可能在台湾地区日益加剧的逼迫和压力,教会不仅应准备在更大的逼迫下生存,还应在苦难中不断成长更深,以爱回应攻击,并通过内部和海外的宣教扩展,就像《使徒行传》和早期教会的榜样一样。在一个多中心的宣教世界中,中国将毫无疑问地在未来的世纪中成为全球基督教和世界宣教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技术进步
数字时代的到来革新了教会的运作方式。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被疫情加速,迫使人们重新评估传统教会形式并对数字社群进行探索。数字化转型为教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影响从敬拜仪式和牧养关怀到外展和宣教等各个方面。
数字平台为教会提供了与会众联系并接触更广泛受众的新方式。线上敬拜、在线圣经学习和线上祷告小组已变得常见,即使在无法进行线下聚会时,教会也能保持聚会和参与。这些数字化举措可以增强教会的覆盖范围和可及性,使那些无法亲身参加的人也能得到牧养。然而,数字化转变也带来了挑战。并非所有会众都能接触或熟悉技术,这可能会成为参与的障碍。此外,数字环境也引发了关于网络安全和技术伦理使用的担忧。教会必须谨慎应对这些挑战,确保其数字事工具有包容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等技术进步为教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些技术可以增强沟通和资源管理,但也引发了伦理问题并影响就业市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可以简化行政任务,改善数据管理,并增强教会的决策过程。然而,它们也带来了潜在的伦理困境和社会影响,教会必须予以解决。人工智能有可能改变教会运作的许多方面。
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可以帮助教会更好地了解会众的需求和偏好,从而采用更个人化的事工方式。自动化系统可以处理日常行政任务,让工作人员专注于更有意义的服事工作。然而,使用人工智能也引发了关于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和牧养关怀去人性化的担忧。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更广泛社会影响包括潜在的工作替代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教会必须考虑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其会众和社区,并找到支持受技术变革影响的人的方式。这包括提供再培训计划,支持那些过渡到新职业的人,并倡导伦理和公平的技术运用。
对教会的影响和建议
接受数字平台进行事工可以帮助教会接触更广泛的受众,并与那些喜欢在线互动的成员保持联系。这包括开发强大的在线服务,提供虚拟小组,并创建用于门徒训练和属灵成长的数字资源。通过利用数字工具,教会可以强化其事工并在身体限制以外扩展。
确保网络安全并解决与数字参与相关的伦理问题对于维护在线事工的信任和正直至关重要。教会必须投资于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关于安全网络行为的培训,并制定明确的技术伦理使用指南。这有助于保护会众的隐私,确保数字事工负责任地进行。培训教会领袖熟练掌握新技术可以帮助有效地将这些工具整合到教会运作中。这包括提供关于数字工具的持续教育,鼓励在事工方法上的创新,并培养面对变革的适应性和开放性文化。通过装备领袖领航数字环境的技能和知识,教会可以有效利用技术进行事工。发起关于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伦理影响的讨论可以使教会在这些关键领域成为思想领袖。
教会可以举办关于技术伦理使用的论坛、工作坊和学习小组,从神学和伦理角度指导这些讨论。参与这些问题有助于教会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提供道德和伦理指导。支持受技术变革影响的会众至关重要。这可以包括提供再培训计划,支持那些过渡到新职业的人,并倡导伦理和公平的技术运用。通过解决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更广泛社会影响,教会可以展示其对社会正义和群体福祉的委身。
世代间的动态
教会内部的世代间分化,特别是在香港社会运动期间尤为突出,造成了重大破坏。年轻人往往感到没有得到教会的支持,导致他们脱离教会并选择移民。这种世代缺失的是教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影响到从出席人数和参与到领袖和宣教的各个方面。
在香港,从2014年到2019年的社会运动,以及随后实施的国家安全法,导致了社会和教会内的显著两极分化。运动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分歧导致教会群体内的裂痕,一些成员感到没有得到支持或被边缘化。这导致出席率和参与度下降,以及由于许多中产阶级基督徒移民而造成的财务挑战,这些人是教会生活的重要奉献者。代沟不仅存在于香港。整个东亚地区,年轻一代经常感到与传统教会结构和做法脱节。他们可能认为教会与当代问题脱节,或发现难以与年长的领袖建立连接。这可能导致年轻人脱离教会,教会参与度下降。
在香港,宣教士中存在老龄化趋势,超过60岁的宣教士占很大比例,这对维持长期宣教工作带来了挑战。这一趋势反映了更广泛的人口变化,突显了在宣教组织内进行战略规划和领袖培养的必要性。
宣教士老龄化带来了若干挑战。首先,是宣教工作要求的实际的身体和精神耐力问题。年长的宣教士可能面临健康挑战,限制了他们有效服事的能力。此外,宣教士队伍的老龄化可能导致领袖的真空,因为有经验的领袖退休而没有足够的接班人。这一老龄化趋势也突显了重新关注招募和培训年轻宣教士的必要性。没有新一代的宣教工作者,教会的全球宣教努力可能会面临重大挫折。鼓励年轻人考虑宣教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对于未来的宣教工作至关重要。
对教会的影响和建议
积极让年轻人参与教会领导和决策过程,可以弥合代沟,培养主人翁意识。这包括创造真实参与的空间,利用技术与数字原住民联系,并营造年轻人感到被倾听和重视的环境。通过让年轻人参与领导角色,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塑造教会活动和项目,教会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充满活力的群体。
开发针对不同世代独特需求和视角的门徒训练项目,可以促进属灵成长和合一。这包括提供世代间的圣经学习、导师关系和服事机会,让所有年龄段的人共同参与。通过培养相互学习和尊重的文化,教会可以弥合世代的分化,增强群体凝聚。
为了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教会必须在外展方法上进行创新。这可能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进行沟通和联系,提供现代敬拜仪式,并组织与青年文化共鸣的活动。
此外,让年轻人参与领导角色和决策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委身。实施宣教工作的继任计划可以确保顺利过渡和宣教工作的延续。这包括识别和培养潜在领导者,为年轻宣教士提供获取经验和技能发展的机会,并创建明确的领导过渡途径。继任计划有助于维持跨代宣教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鼓励年轻人参与宣教会议和培训项目可以激发新一代宣教士的兴趣和承诺。
举办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宣教会议、工作坊和培训项目,可以激发他们对宣教工作的兴趣和委身。为年轻宣教士提供指导和支持,也有助于他们应对宣教生活的挑战,并建立可持续的宣教事业。促进老年宣教士与年轻宣教士之间的合作,可以增强宣教工作。创造多世代团队的机会,让有经验的宣教士与年轻宣教士一起工作,可以促进知识传递和相互支持。这种合作可以帮助弥合代沟,确保宣教工作的持续性。
东亚的宣教
向东亚传福音,包括接触未得之民群体(UPGs),仍然是教会使命的重要方面。 东亚有许多未得之民群体,包括中国的偏远地区、日本的农村社区,以及该地区的各种少数民族。这些群体通常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福音,使得在他们中间的宣教工作既具有挑战性又至关重要。教会必须优先认出这些群体,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有效地接触他们。
中国以其庞大而多样化的人口,对宣教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常仍未被福音触及,需要创新的宣教方法。同样,在日本,少于1%的人口是基督徒,农村社区通常未被福音触及。在这些地区有效宣教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并发展与文化相关的宣教方法。
台湾教会领袖每年都会参加由台湾CCCOWE和台湾洛桑组织的“未来教会”会议,重点关注包括以福音为中心的群体,强调真理作为信仰的保障,确立神国度的至高权威,并建立基于基督身份的有力关系。整全的门徒训练不仅关注属灵操练,还支持家庭生活、心理健康、个人发展和身体健康。
自1991年建立第一所现代基督教会以来,蒙古为教会的显著增长和成熟提供了一个典范。3实现每个县和首都每个分区至少有一所教会的目标是一个雄心勃勃但必要的任务,从而保证扩展门徒训练和群体支持。这个模式可以在整个东北亚地区启发类似的工作。制定以植堂、门徒训练和可持续增长为重点的战略,对于该地区教会的整体健康和扩展至关重要。
经历了自然灾害和由巨大地震(如日本的南海海槽地震)4引发的人为灾害后,许多人在思考自己的命运,这种情况凸显了教会所呈现的福音的真正价值。教会越来越意识到需要以社会相关的方式与当地社区互动并活出福音及其使命——即所谓的整全事工。在准备应对重大地震并经历其实际困难时,教会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积极参与社区合作并分享福音。这种整全事工还需要东亚地区的有国度观念的合作,以创新和救赎的宣教创业精神来推动福音传播,不仅在自然灾害期间,也在政治和经济困难时期。
有效在东亚传福音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发展神学本色化的工作。当地教会必须参与创建与其独特文化和社会背景相符的神学框架。这一过程被称为神学本色化,使教会能够发展既符合圣经又与文化相关的教义和实践。通过参与神学本色化,教会可以确保其教义和实践在其特定文化背景下具有意义和影响力。这种方法还赋能当地教会领袖和会众能够成为自己信仰的主人翁,培养更强大和真实的基督教见证。
对教会的影响和建议
为了有效地在东亚宣教,教会必须进行战略规划和创新外展。认出未得之民群体并了解其文化背景是第一步。教会可以利用与全球宣教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来获取资源和专业知识。培训了解未得之民群体语言和文化的当地宣教士也至关重要。这些宣教士可以使用与文化相关的方法来传福音,确保福音信息在目标群体中产生共鸣。
利用技术可以强化宣教工作。数字平台可以为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圣经资源、线上门徒训练项目和在线敬拜。此外,利用社交媒体可以将福音信息传播给年轻一代和技术精通的个人。
教会还必须为在艰难环境中工作的宣教士建立支持系统。这包括提供财务支持、心理健康资源和持续培训,帮助宣教士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建立强大的当地教会网络可以为宣教士提供支持基础,并有助于维持长期的宣教工作。鼓励短期宣教旅行也可以激励教会成员参与传福音并培养宣教的心。这些旅行可以提供宣教工作的第一手经验,并帮助建立与当地群体的关系。
推动为未得之民群体和宣教工作祷告至关重要。教会可以组织祷告小组和活动,专注于为特定地区和人群代祷。祷告可以赋能和支持宣教工作,为宣教士和他们服侍的群体带来属灵支持。最后,促进当地教会的神学本色化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发展与其独特文化背景相符的神学框架,教会可以确保其教义具有相关性和影响力。这种方法还使当地领袖和会众能够成为自己信仰的主人翁,培养更强大和真实的基督教见证。
多中心的主体世界宣教
虽然亚洲教会一直专注于在本土环境中的福音传播,但跨文化宣教差派正成为一个重要主题。自2020年以来,韩国已经差派了超过22,000名宣教士,5但由于宣教士队伍老龄化和年轻一代参与度下降,这一数字趋于平稳。
台湾和香港的教会各差派了大约600到700名宣教士。尽管香港的教会领袖正面临理想破灭的青年的危机,台湾的教会领袖最近将全球宣教作为一个重要主题。然而,大多数在亚洲和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宣教士主要在华人散居地服事。蒙古是一个年轻的教会,尽管差派的宣教士人数很少,但按基督徒比例计算却是最高的。
中国是亚洲唯一一个因受逼迫家庭教会运动快速增长从而在跨文化宣教差派上显著上升的国家。中国家庭教会专注于将跨文化宣教士差派到“地极”,主要目标是向“回到耶路撒冷”方向派遣宣教士,沿着丝绸之路、与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经济和地缘政治倡议方向一致。
中国的宣教动能也在启动“兴起亚洲”(Arise Asia)青年宣教大会中起了关键作用,该大会已成为一个挑战年轻人“前往没有福音的地方”的运动。“兴起亚洲”正在动员年轻的跨文化工作者参与跨文化宣教。亚洲未来的全球宣教影响力充满希望,潜在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将献身于跨文化宣教,前往世界上基督仍未被认识的未得之民、城市和地区。
结论
东亚的教会在迈向2050年的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和机遇。应对人口变化、社会政治影响、技术进步和世代间的动态,将需要战略规划、创新方法、对整全事工和宣教差派的委身。通过接受这些主题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处境,教会可以继续履行其使命,并在该地区成为属灵和社会转变的重要力量。
前方的道路可能充满挑战,但凭借坚韧、适应能力以及对群体和合作的关注,东亚教会可以蓬勃发展并产生持久的影响。通过世代间的事工、整全的社区参与、数字创新、战略规划和全球宣教差派,教会可以应对现代世界的复杂性,继续成为盼望和变革的灯塔。通过针对这些关键领域,教会还可以支持自身的成长,扩展其宣教工作,确保福音传达到东亚的每个角落和更远的地方。
尾注
- Hundreds of Japanese towns at ‘risk of disappearing’, Bangkok Post, 2024. 24. Apr, https://www.bangkokpost.com/world/2782047/hundreds-of-japanese-towns-at-risk-of-disappearing-due-to-plunge-in-women-of-child-bearing-age-study 2024. 1. Jun
-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06/30/P2020063001015.htm 2024.19.May
- “Christianity in Mongol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ity_in_Mongolia
- 南海地震(Nankai jishin,南海地震)是影响日本南海道地区的重大巨型逆冲区地震。
- “The Status of Korean Missions as of December 2023”,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ission (KRIM), https://krim.org/2023-korean-mission-statistics/ 2024.10. 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