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平和公正?

回到 什么是公平和公正?

宗教迫害

Tehmina Arora & Roshini Wickremesinhe

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自教会成立之初就已存在,不幸的是,这种迫害延续至二十一世纪。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不同势力正为塑造国家宗教自由带去深远的影响。

身份认同政治持续助长紧张局势并加深分裂,社会仇恨随之增长,这种趋势在宗教身份被用作权力和控制工具时尤为显著。地缘政治冲突和领土争端导致资源紧缺,这进一步助长了宗教迫害,并引发尤其针对宗教少数群体的被迫迁移和暴力行为。宗教迫害的多变特性与持续的性别平等斗争同样不可分割。在女性和边缘群体遭受来自外部的宗教迫害时,他们同时还饱受歧视性传统宗教观念带来的冲击。

各国政府都在推出更多限制宗教行为和宗教机构活动,以及剥夺宗教自由的法案和政策。平衡“保护宗教自由”与“实施审查制度”两者关系这一举动,正在引发有关限制言论自由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探讨。此外,数据安全也正在成为一大忧患,宗教信息的收集和监测会对个人隐私和宗教自由构成严重威胁。综上所述,不断增多的法律限制和对人权的侵蚀给宗教自由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文旨在探讨上述紧迫问题与宗教迫害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在未来三十年中,于无人之境中探寻宗教自由的人们,指明一些可供参考的路径。

宗教迫害的现状

如今,全球有超过3.6亿基督徒遭受着严重的迫害和歧视1 。针对基督徒的暴力浪潮并没有退去的迹象。全球各地都在发生针对基督徒的宗教迫害暴力事件,其中包括袭击教堂、放火、肆意破坏、抢劫教堂和民宅、人身攻击、逮捕、监禁、绑架、强奸、施以酷刑和谋杀。据估计,遍布于76个国家的3.12亿基督徒饱受极端暴力对待,这个数字在过去30年中还翻了一番2。这一趋势显示针对基督徒的暴力侵害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呈上升趋势。下面我们将概述宗教迫害的几个主要成因。

不断收紧的法律与政策

暴力行为和社会仇恨是所有镇压宗教少数群体的手段中最为直接的两种。相比之下,政府出台的法律政策和权力控制手段似乎并不显眼,但它们的效果与前两种手段不相上下3。类似的法律限制包括国家法律、政府政策和日常行规。政府出台的登记程序要求宗教组织和场合“注册”在政府名下。只有通过这个程序,这些组织才被认证为“合法”机构,不然他们的存在将是违法的,这会使针对宗教组织面临的社会仇恨更加严峻。那些发放“认证”的法律和社会程序在给予宗教组织合法性4和优待5的同时,也限制了认证失败的宗教组织享有宗教自由的合法权利。诸如此类加深歧视的法律手段对宗教少数群体而言是一个日益滋长的忧患。

针对基督徒的暴力浪潮并没有退去的迹象

着重于规范宗教的法律甚至订立了更加严厉的惩罚手段,其中包括死刑、监禁和没收财产。中东和北非的部分国家以叛教法惩戒放弃宗教的人,在一些国家中,违反叛教法的人甚至可以被判处死刑6。亵渎法严令禁止对上帝及圣人圣物的不敬言论和行为。在阿富汗、文莱、伊朗、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违反亵渎法通常会被判处死刑。反改教法则限制个体改教自由,抑或是促进宗教转变。这在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尤为普遍,并常伴随着监禁和罚款。因此,法律和政府对宗教组织的限制会形成社会敌意,促成针对宗教少数组织和个体的暴力行为,从而进入一个歧视与暴力的恶性循环。

地缘政治冲突

地缘政治冲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持续了好几个世纪,现如今它仍旧存在并对宗教自由构成各种威胁。尽管由领土、贸易、自然资源、种族认同及文化/历史宿怨挑起的争端的中心问题往往和宗教没有明确关联,它们却深深影响着宗教群体的宗教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的情感力量易被有心利用,它可能会被用作为某种主张或冲突辩护的工具以获得民众支持,甚至是进一步扩大暴力。宗教少数群体则将成为受害者或被用作棋子。

在地缘政治冲突中,一个国家或组织将其权力或意识形态扩张至其他地区,并将宗教塑造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根源,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其他宗教群体的压迫、歧视和暴力。

与其恰恰相反,宗教和宗教自由通过促进不同文化信仰间的交流、包容、合作和相互尊重为缓解世界各地的地缘冲突做出了贡献。这不仅仅是行善的契机,更是教会必须承担的责任。

身份政治

种族和宗派暴力冲突的激增在全球范围拉响了警报,然而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暴力会有减缓的趋势。历史性冲突和贫困、腐败、结构性不公等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宗教群体间的分裂。尽管宗教群体为得到领土统治权和自然资源做出了努力,宗教身份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联却变得愈加紧密。

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宗教民族主义/伊斯兰激进主义对宗教少数群体的暴力压制只增不减。在许多国家,政府扮演着暴力煽动者和助长者,甚至是施暴者的角色,这侵犯了民众的信仰自由并切断了受害者获得公正对待的途径。7

对基督教观念的敌意

此外,在当今社会中,部分圣经真理被认为是对社会不利/无法容忍的,这导致了对基督教观念施行审查制度的情况发生。传播基督教思想的社会斗争同时也波及到了家庭。父母在传授基督教伦理,尤其是在提到和性相关的话题时,极有可能遭到来自持“进步派”相反观念的国家政权和媒体的游说与阻挠。

教会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是有关人类生命的定义。随着科学发展,人类在怀孕期间拥有更多选择和改变身体特征的权力,因此“基因技术是否符合伦理”将持续存在争议。这将直接影响到堕胎、代孕、基因工程和结束生命的伦理道德,加剧有关医师是否该辅助自杀或安乐死的争论。在这一片混沌中,教会必须积极树立强有力的道德准则,确保科学技术的运用在完善人类健康和道德上起到正向的作用。

侵犯宗教自由产生的后果

由地缘政治、全球趋势和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宗教自由侵害为全球范围内的福音传道和教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下文列举了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种挑战:

全球移民与难民

在世界各地,宗教迫害和被迫移居造成的悲剧引发了人们的忧虑和深刻反思。许多因为宗教信仰被盯上的宗教群体被迫背井离乡以寻找新的庇护所。在途中,他们通常会碰到许多困难,甚至会在新的国家遭受跨国界压迫。难民与东道国间本就不算融洽的关系,在自然资源稀缺、城市基础建设、司法准入首先以及经济差距加剧等社会问题的持续升温下,变得愈发紧张。由此可见,政府和社会需要在建立信任,以及缓解暴力和极端主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表面包容/仇恨言论法

尽管政府试图调节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个体在适应并遵从新制定的社会包容准则时,正在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压力。对圣经真理的审查也是屡见不鲜。再加上对仇恨的广泛定义,这种趋势将持续加深宗教领域的寒蝉效应,加剧对福音传播的限制。

大学校园本是传播理性与公正思想的场所,“取消文化”却为其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由于学生的激烈反对,演说者常常会在传播思想时被中途打断,有些人甚至一开始就不会收到邀请,而教授们也面临着被降职甚至解雇的风险,只因为学生感到被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冒犯到了。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取消文化”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专业人士大规模失业的现象。“取消文化”创造了一种新式的社会放逐,人们会因为说出真相而被边缘化,这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基督教徒在公众场所发声、享有社会服务的能力。

性别化迫害

女性在性别和宗教身份的交叉影响下以受害者的身份生活着。专家将宗教女性遭受的暴力和歧视归结为隐秘、残暴和复杂的。8当女性因其被性别化的宗教身份而遭受歧视时,不仅仅是她们个人,她们所属的社会群体会陷入程度极深的精神痛苦中。这是由女性宗教身份和她们所处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规范间的紧密联系造成的。此外,尽管研究表明女性相较男性更加认同自己的宗教身份9,宗教权利和性别权利往往被视作彼此对立的存在。

数字监控

宗教群体愈发频繁的网络活动和曝光带来了喜忧参半的结果。一方面,网络为宗教群体提供了线上礼拜、传播宗教读物和信仰,以及吸引广泛受众的平台。然而,这也使他们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成为恐吓和其他针对宗教群体的暴力行动的活靶子。因此,网络空间对宗教少数群体,和其他可能被视作反对政府政策和社会规范的群体而言,是一个极具危险性的环境。人工智能与社交平台的融合,例如算法广告定位和个性化内容,增加了人们对丧失个人观点和自主权的顾虑。当数字监控扎根于谷歌和脸书等常用平台,随之而来的是塑造和修正用户思想的风险,这极有可能会影响人们作出独立判断的能力。

大使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层出不穷的搦战、压迫和暴力激起人们对传播福音的传统方式的反思。是时候建立更加实用,有效且忠于福音的资源和沟通方法了,能够保护教徒免受监视和攻击的新型传教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10。在发掘用于传福音的创造性资源时也不能忘了对文化和性别因素的考量。

宗教组织在各个国家受到的限制和暴力压迫从程度到种类都各不相同。在一个国家有效的方法不见得能在另一个国家发挥出相同的作用。举例来说,数字化资源和网络礼拜集会或许能为一个长期遭受物理攻击的群体带去积极的影响,而暴露在严密的数字监控下的社区则会从非数字化的、更传统的交流方式中受益。在极度危险的情形下,比如在传播福音会受到严重限制或是惩戒的环境中,深入了解这些限制和违法后果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对情况正确的判断有助于找到最适合当下环境的传教方式。以下列举了大使命面对的部分机遇和挑战。

福音预工

全球范围内的基督教徒正在面临不断升级的社会敌意和迫害,这种局面制造出恐惧氛围并限制了他们预传福音的机会。世俗主义和多元主义的崛起向福音真理发起了冲击,社交媒体对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的不断扩张,以及网络空间提供的替代选择进一步侵蚀着建立传统社会关系和沟通方式的空间。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更具创意性和灵活性的方式去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福音和当今复杂社会关系间的联系。这些阻碍要求福音预工工作者们掌握及时的信息,做好充足的准备,怀揣一颗虔诚之心。11

跨宗教对话

跨宗教对话在促进和平、包容和各宗教群体间相互理解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信任可以驱散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恐惧,缓解紧张局势,并大幅度减少宗教冲突。这也为基督徒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他们以和平缔造者的身份见证改变发生,以执行者的身份实践宽恕,以自己的身份关爱身边的人。

宗教团体参与公民/民主运动

宗教团体的领袖在发扬人权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致力加深所在群体对国际人权思想的理解,增强韧性和同理心,并在冲突中提供和解和疗愈的窗口。

青年群体的贡献

青年占世界人口的33%,他们是全球人口最大的群体12。“Z世代”(出生于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初期之间的人),也被称之为“数字原住民”,是历史上最多样化和多元文化的一代,他们兼具较高的数位素养和社会意识。让青年人群参与到传承全球教会使命和发展新时代领导者的历程中,会为教会带来全新的视角,并为教会面临的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数据与安全

缺乏文件证据是应对侵犯宗教自由的行径最大的阻碍之一。这一阻碍的出现源于不全面的报告、缺乏透明度、政府审查制度、对报复行为的恐惧,以及有限的数据收集资源。在没有全面可靠的数据的情况下,准确衡量宗教迫害的规模、性质和影响将变得困难重重。哪怕在保有数据记录的群体中,也存在着有关定义迫害和分享及传播数据的分歧。

前路漫漫

以下列举了几种有助于保护和促进全球宗教自由的策略。它们是教会预防和应对宗教迫害的重要工具,为正在遭受迫害的教会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教育

教育在预防和对抗宗教歧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权教育是提升人们对多元化和人权的尊重的最有效的方法。以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可以顽抗偏见和仇恨。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将教育认证为击溃宗教歧视的重要力量。13OHCHR推出的诸如《信仰与权利》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有助于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引导人们探索宗教和人权的关联。14

法律体系

国际法律标准为保护和促进宗教信仰的国家法律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界人权宣言》第18条和《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8条保障了所有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诸如此类的重要国际法规是捍卫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资源。

那些反映国际法标准的国家法律于保护(尤其是宗教少数群体的)宗教自由极其重要。然而,在民主治理、法治制度和司法独立缺失的情况下,哪怕是看似能保障基本人权的法律也是无效的。

社群机制

体贴民心的地方社群在对抗暴力和歧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两个目标可以通过创造记录暴力事件的机会、调解社会敌意,以及依赖司法体系、和解、提供救济和康复资源等方式实现。由联合国开创的“菲斯进程”就为宗教领袖和社群提供了不少处理宗派暴力的高见。15

生活化传福音

在基督教活动被严令禁止的社群中,生活化传福音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在公开宣讲福音的可能性被剥夺的地方,遵循圣经真理生活,常常反思圣经宣扬的品格和教导,不失为一种无声却有力的、证明福音长存的方式。

共同倡导宗教自由和其他人权

在保护与促进思想、良知和宗教自由的进程中,宗教信仰自由和人权的一体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正如前文所述,这一权利在例如《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法案中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将宗教信仰自由融入人权的思想体系,政府必须为个体拥有无惧歧视或暴力,享有绝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负起责任。宗教信仰自由和其他重要人权(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平等权利,等等)之间的联系使宗教自由成为人权话题的核心。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政府为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其外交政策核心做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他们制定的政策强化了国家对民众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承诺,同时追究失职政府的责任。呼吁宗教信仰自由的运动浪潮席卷全球,拥护这种思潮的人群日渐壮大,这为宗教少数群体饱受歧视和压迫的国家带去了社会和谐、宽容、包容性和尊重多元化的福音。

科技

没有科技和它所提供便利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现代科技为人类的沟通、教育、工作和娱乐方式都带去了极大的改变。数字技术的进步让人们能够及时获取大量信息,并在任意时间地点与全球各地的人产生联系。

数字技术实现了信息收集、储存和共享的可能性,将各种时事新闻通过全球网络实时传播,并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人们连接在一起。这些科技手段可以被用作帮助宗教迫害的受害者宣扬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工具,揭露他们所遭受的歧视和暴力。然而,记录侵犯人权的行为对人权捍卫者来说存在巨大的风险。尽管科技可以被善用为记录暴力行为的工具,它背后潜伏着更大的风险,同时也蕴藏着更多潜力和机会。

人权教育是提升人们对多元化和人权的尊重的最有效的方法。

结语

回顾历史,每个年代都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带去了新的挑战,宗教自由和教会的使命也因此受到历史的影响。21世纪为世界带来的挑战比以往任何年代都来得复杂和多元化。在千变万化的社会敌意下,教会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正如耶稣基督的警示所说,尽管迫害是无法避免的,全球教会都有责任“站在不公的对立面,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对福音的忠诚。”16 虔诚的基督教徒几个世纪来对耶稣基督的追随,以及他们在暴力压迫下无法撼动的坚韧,正是对传播耶稣基督福音势不可挡的使命最好的见证。耶稣曾说过,“……我要在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会,死亡的权势也无法撼动它。”(马太福音 16:18)这是我们希望的曙光,是我们未来将要去往的方向。

资料

  • Penner,Glenn. In the Shadow of the Cross—A biblical theology of persecution and discipleship.Bartlesville, OK: The Voice of the Martyrs Books, 2021.
  • Boyd-MacMillan,Ronald. Faith that Endures–The Essential Guide to the Persecuted Church. Ada, MI: Revell,2006
  • Ed. Taylor, William D.,Van Der Meer,Antonia, Reimer,Reg. Sorrow & Blood–Christian Mission in Contexts of Suffering, Persecution, and Martyrdom. Pasadena, CA:William Carey Library,2012
  • “In Response to Persecution: Findings of the Under Caesar’s Sword Project on Global Christian Communities.” Under Caesar’s Sword Project (2017).
  • Anderson,Ryan T. Truth Overruled—The Future of Marriage and Religious Freedom. Washington, D.C.: Regnery Publishing, 2015 Coleman,Paul.Censored—How European ‘Hate Speech’ Laws are Threatening Freedom of Speech. Kairos Publications; 2nd ed., 2016

尾注

  1. Open Doors. “World Watch List 2023.“ Accessed August 23, 2023. https://www.opendoors.org/en-US/persecution/countries/.
  2. Ibid.
  3. Samirah Mujumdar and Virginia Villa. “Globally, Social Hostilities Related to Religion Decline in 2019, While Government Restrictions Remain at Highest Levels.”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30, 2021. https://www.pewresearch.org/religion/2021/09/30/globally-social-hostilities-related-to-religion-decline-in-2019-while-government-restrictions-remain-at-highest-levels/.
  4. Legal Persona entitles non-human entities to be treated as a person to enter into contracts, sue or be sued, purchase immovable property etc.
  5. Benefits provided by the state which may include providing security in situations of conflict, compensations and funds to reconstruct places of worship destroyed in conflict,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scholarships, tax exemptions etc.
  6. Virginia Villa. “Four-in-ten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worldwide had blasphemy laws in 2019.” Last modified January 25, 2022.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2/01/25/four-in-ten-countries-and-territories-worldwide-had-blasphemy-laws-in-2019-2/.
  7. Article 13 of the Lausanne Covenant says, ‘It is the God-appointed duty of every government to secure conditions of peace, justice and liberty in which the Church may obey God, serve the Lord Jesus Christ, and preach the gospel without interference.’ https://lausanne.org/content/covenant/lausanne-covenant#cov.
  8. Open Doors UK. “Why are Christian women and girl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persecution?”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2, 2023. https://www.opendoorsuk.org/news/latest-news/christian-women-vulnerable/.
  9. T he Conversation. “Why the futur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ligion is female – and African.” Last modified March 23, 2022.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the-future-of-the-worlds-largest-religion-is-female-and-african-178358. 
  10. Article 10 of the Lausanne Covenant cal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es for world evangelization calls for imaginative pioneering methods.’ https://lausanne.org/content/covenant/lausanne-covenant#cov.
  11. Lausanne Occasional Paper No. 42. “Prayer in Evangelism.” September 29 to October 5, 2004. https://lausanne.org/content/lop/prayer-evangelism-lop-42.
  12. Carmen Ang. “Visualizing the World’s Population by Age Group.” Last modified June 16, 2021.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the-worlds-population-2020-by-age/.
  13. ‘It is vital to address intolerance, negative stereotyping and stigmatization of, and discrimination, incitement to violence and violence against, persons based on religion or belief with a human rights-based approach. Nelson Mandela famously said that ‘No one is born hating another person because of the color of his skin, or his background, or his religion’. In addition, nobody is born knowing how to manage religious diversity, which can have a huge positive potential for human rights but also be the source of serious tensions. These truths underline the importance of inclusive peer-to-peer learning on faith and human rights.’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mbating intolerance against persons based on religion or belief.” Accessed August 23, 2023. https://www.ohchr.org/en/minorities/combating-intolerance-against-persons-based-religion-or-belief.
  14.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HCHR and the “Faith for Rights” framework.” Accessed August 23, 2023. https://www.ohchr.org/en/faith-for-rights. 
  15.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Genocide Preven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Plan of Action for Religious Leaders and Actors To Prevent Incitement to Violence That Could Lead To Atrocity Crimes.” Accessed 23, 2023. https://www.un.org/en/genocideprevention/documents/Plan%20of%20Action%20Advanced%20Copy.pdf.
  16. Article 13 of the Lausanne Covenant. https://lausanne.org/content/covenant/lausanne-covenant#cov.

Related Content

作者简介

Tehmin Arora

Tehmina Arora

Tehmina Arora 是一名人权律师,她担任ADF国际亚洲宣传总监,专攻宪法法律和宗教少数群体权益维护。她还曾担任印度福音团契的宣传总监,以及印度基督教法律协会的秘书长。她为堕除女胎、强制婚姻和改宗、宗教自由等重要问题发声。她的文章曾发表于国内外报纸和学术期刊,获得不俗反响。她还曾在多个基督教慈善机构的董事会任职,其中包括洛桑运动。 2018年,她因为对基督教社群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由德里少数群体委员会颁发的人权捍卫者奖章。

Roshini Wickremesinhe

Roshini Wickremesinhe担任RLP(宗教自由合伙人)的执行总监,该组织旨在促进全球宗教自由的战略合作。她是一名人权律师和作家,一心倡导宗教信仰自由和少数群体权利。她曾担任斯里兰卡国家基督教福音联盟宣传与法律总监,以及联合国斯里兰卡失踪与强迫失踪人员调查法律顾问。她还曾被授予亚洲福音联盟宗教自由委员会执行总监和国际宗教自由研究所科伦坡分部主任等荣誉职位。她在国际和本地学术期刊、报告、汇编和杂志上都有发表有关宗教信仰自由、仇恨言论和女性权利的文章。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