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述
大洋洲地区横跨东西半球,包含超过10,000个太平洋岛屿。有十五个独立国家(澳大利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新西兰、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东帝汶、汤加、图瓦卢和瓦努阿图)以及十三个附属或非主权领土(美属萨摩亚、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库克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新喀里多尼亚、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纽埃、皮特凯恩群岛、托克劳和瓦利斯和富图纳)。大洋洲有四个子区域:澳大拉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人口最多的四个国家是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斐济。由于该地区距离世界其他地区较远,因此大洋洲的大使命状况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大洋洲教会的状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整个地区看,大洋洲地区主要是基督教的。福音由来自欧洲和美国的传教士带到太平洋岛屿,建立了各种“历史”或“主流”教会,这些教会在该地区的各个岛屿中仍占主导地位。20世纪的传教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75年的时间里,太平洋岛屿的绝大多数地区都被基督教信仰所主导。1
然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基督教情况却大不相同。这些国家中认同基督教的人数减少了一半,教会出席率正在下降。最近的人口普查和教会调查结果可以将澳大利亚(新教)教会分类为“增长”、“繁衍”和“倍增”如下:
- 增长:约20%的教会在2017年至2021年间,周出席人数增长了至少10%。
- 繁衍:在2019年(疫情发生的前一年),不到1%的教会通过在澳大利亚植堂“繁衍”,但在其他年份没有植堂。
- 倍增:2019年,约0.25%的教会,即四分之一的植堂教会在澳大利亚植堂,并持续植堂。
教会增长与衰退
在澳大利亚,估计约20%的新教教会在2016年至2021年间增长了10%或更多,而几乎70%的教会估计减少了10%或更多。这与2011年至2016年的情况不相符,当时估计有超过30%的教会在增长,而50%的教会在下降。
从2016年到2021年,不同地区类型之间在教会增长和衰退方面的区别不大,除了较小的农村城镇(人口少于2000人的城镇)。较小城镇的教会衰退水平较低。较小城镇的增长也较高,这可能反映了许多城市居民在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寻求“海边变化”或“森林变化”。
在整个大洋洲范围内,有明确证据表明,新教会的建立和增长是以历史主流教会为代价的。有跨国五旬节派、灵恩派和福音派团体和教会的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出现。这些网络形成了一个运动,人、钱和思想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和强度传播。毫无疑问,这种形式的教会与人们产生共鸣,特别是在岛屿国家。
如果宗教归属的当前变化趋势继续下去,到2050年,大多数基督徒将不再属于曾一度代表90%人口的新教和罗马天主教教会。
太平洋岛屿的历史主流教会仍通过太平洋教会会议在区域层面合作,并通过世界教会联合会在国际上合作。然而,对普世运动的承诺和贡献正在急剧减少。民族主义倾向的增长以牺牲普世合作为代价,使普世组织的成员教会在未来发展方面处于脆弱的地位。
教会植堂
尽管不同宗派群体之间的增长或衰退差异相当小,但在教会植堂方面却存在显著差异。主流教会的植堂水平最低,过去五年中有2.8%的教会进行了植堂(见下表)。这意味着主流宗派教会的年植堂率现在不到1%。
其他非五旬节派教会宗派的数字略高,3.8%的教会进行了植堂,约1.2%的教会每年进行一次植堂。
五旬节派宗派的数字高得多,14.5%的教会表示他们在过去五年中进行了植堂,约4.6%的五旬节派教会每年进行一次植堂。
过去十年来,澳大利亚教会的植堂率似乎略有下降。五旬节派教会的植堂中有很大一部分(或许超过40%)是在海外进行的。
新冠大流行对教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多数教会经历了衰退,教会植堂工作也遭到了重大中断。然而,在大流行发生之前,澳大利亚教会已经面临重大挑战。
从现在到2050年:影响大使命的关键趋势
新兴的人口结构是什么?
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展示了一个更加多元文化和城市化的地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在近年来,该地区移民增加,导致一个越来越多元文化的社会。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来自亚洲国家的移民人数增加。特别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移民稳步增加,是由于经济机会和教育前景的吸引。因此,悉尼、墨尔本和奥克兰等城市成为了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中心。这一趋势不仅带来了地区的多样性,还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时尚、语言和宗教。
此外,大洋洲的人均寿命逐渐增加,生育率显著下降。这种组合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已经在劳动力动态变化和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中显现出来。该地区的政府越来越多地寻找支持老龄人口的策略,而基于信仰的健康和养老护理将继续为福音传播提供许多机会。
信任的基础是什么?
也许不可避免地,或者由于采用速度的加快,技术和数字生活正在侵蚀信任。技术、人工智能的崛起、全球数据泄露、网红、点击诱饵、聊天机器人和假新闻已经污染了该地区的一些基本信任指标。
在澳大利亚,错误信息被认为是社会的最大问题,94%的澳大利亚人将其列为头号问题——超过了生活成本、心理健康、国际事务和气候变化。2
过去12至18个月中吸引了大洋洲大部分兴趣和注意力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崛起3 可能是具有破坏性的。我们不能再将语音、图像、对话或视频作为可靠的真相来源,因为人工智能能够非常逼真地模仿人类。
大洋洲的人们对名人和网红也持怀疑态度,不信任他们的意见、数据或想法,他们对宗教领袖的信任度也不高,74%的澳大利亚人表示他们不信任宗教领袖。4
什么是公平和正义的?
男女合作伙伴关系
在大洋洲,基督教会众大多是女性,但主要由男性领导。5在大洋洲的不同背景下,性别规范往往受到某些解经的影响。在美拉尼西亚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性别平等程度较高。6在太平洋岛屿上,人际关系框架创造了一个易于产生虐待和剥削的环境。7沉默的痛苦、精神和身体的虐待经常在这些环境中发生。8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性别平等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在土著、毛利和太平洋文化中(以及在澳大利亚迅速增长的移民社区,包括来自太平洋岛屿的移民),性别平等可能被视为一种外来的西方理念,与当地社会结构不相容甚至不受欢迎。9在土著、毛利和太平洋文化中,性别的理解和表达与西方框架不同,通常由社区和社会关系以及地方文化习俗来定义。10
虽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对地区内家庭系统和结构多样性的文化智能,11但大洋洲迫切需要解决和终止性别暴力,12改善女性和女孩接受教育和营生的机会,并发展女性在社区、职业和教会中的领导机会。
什么是可持续的?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影响大洋洲各国,导致这一增加的假设原因广泛且多样。13在大洋洲的一些地区,心理健康问题的显著增加尚未得到研究或理解。鉴于这一空白,无法准确统计该地区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在可用统计数据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率位居全球前列。14
在大洋洲,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普遍经历抑郁和焦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物质使用和自杀)的显著增加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青少年犯罪的普遍性和自杀的毁灭性影响。精神疾病在土著人口中更为普遍,成瘾问题也更严重地影响大洋洲的土著人口。15在大洋洲,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普遍经历抑郁和焦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物质使用和自杀)的显著增加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青少年犯罪的普遍性和自杀的毁灭性影响。精神疾病在土著人口中更为普遍,成瘾问题也更严重地影响大洋洲的土著人口。15
驱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普遍的因素复杂且多样。在大洋洲,新冠、冲突、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成本增加、家庭暴力和家庭暴力、童年创伤和孤独感都被认定为影响因素。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在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是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16
不断受到影响和最脆弱的人群包括妇女和土著人口,他们获得公平服务的机会有限。17鉴于需求增加,公共、私人和非政府组织(NGO)部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正努力满足该地区的心理健康需求。世界心理健康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但治疗不足且资源不足。”据估计,在大洋洲,超过90%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无法获得心理治疗。18
随着心理健康需求的增加,基督教会有一个机会。尽管心理健康问题在教会社区中普遍存在,但教会领导和社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或培训有限。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事”,并指出需要促进联系以实现心理健康和康复。孤独被认为是一种大流行病,并对心理健康和康复产生影响,教会可以教育和装备人们减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并创建一个预防、联系和治愈的空间。19
迫切需要充分培训心理健康临床医生,提供具有文化适应性以及与信仰相结合的一体化心理治疗;并与教会社区合作。20
受造界保护
2023年正式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几个气候中心将2024年1月的数据纳入其数据集,以显示我们现在已经超过了工业化前水平上升1.5°C的界限。212024年1月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422.80ppm,而2022年1月为418.13ppm,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也在继续上升。
201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一份报告22预测,1.5°C的门槛可能在2030年至2050年之间被跨越。这一门槛的提前跨越对大洋洲人民的健康、福祉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严重影响。虽然这一门槛比2°C的门槛提供了更大的适应机会,但仍然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例如由于热带气旋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降水增加,对低洼沿海地区和三角洲的影响尤为严重。23
除了陆地温度的影响,提前跨越1.5°C门槛还对海洋产生影响。海水变暖,加上酸度增加和氧气水平降低,将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渔业和生态系统(IPCC,2018)。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旅游业。
移居将成为越来越多采用的策略,24但增加的移居风险影响文化和价值观,导致不愿离开。25虽然神学仍然是接受气候变化科学和适应准备的障碍,但教会将在该地区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新的神学框架,如出埃及记,应该要回应围绕诺亚方舟的叙述,或回应不充分的末世论计划的叙述。26
数字时代的事工是什么?
另一个问题是地理距离的影响,因此数字加速的巨大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新冠打乱并加速了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才能实现的社会变革。27向数字化的转变和在信仰和属灵生活中采用技术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Nicky Gumbel 将此称为“我们一生中最大的福音传播机会”。28
对于大洋洲来说,教会形式、门徒训练和宣讲方面采用和接受数字技术意味着:
- 更多人可以以一种非对抗性的形式探索信仰。Alpha Australia 发现,人们实际上更喜欢在线探索信仰话题。29
- 资源能够以一种以前不可能的方式共享和扩展。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有限资源张力减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30
- 按需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的时间消费内容。数字教会为人们提供了探索信仰、被门训和敬拜的机会。这对于以下群体尤为重要:轮班工人、有幼儿的父母、旅行者、身体不适或免疫系统受损者,或由于无可去教会的问题或心理健康原因无法参加教会聚会的人。31
大使命的地区考量
第一民族的声音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第一民族人民和教会的故事中存在着显著的创伤。尽管传教士在福音传播和门徒训练、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做了许多好事,但这个故事也带来了痛苦和跨世代的后果,包括文化传统和身份的丧失、被迫家庭分离、语言和土地的丧失。32在太平洋岛屿,大多数基督教文化找到了文化和信仰共存的方式。
年轻一代对传福音的态度
如果年轻一代——Y世代和Z世代——对传福音的态度保持不变,大洋洲的大使命状态将受到很大影响。这些世代与基督教的联系不仅比世界其他地区少,33而且他们离开教会的速度也比全球平均水平快。34
此外,Barna 基于美国的研究表明,千禧一代对福音传播的看法更为反感,其中47%认为传福音是“错误的”,35而大多数澳大利亚父母不认为将信仰传递给他们的孩子是重要的。36
一个积极的方面是,36%的澳大利亚人愿意改变他们对信仰的看法,他们对基督徒的信任和积极关联保持稳定。如果受到个人邀请,68%的澳大利亚人表示他们可能会参加教会。37
居住在大洋洲的新兴世代更愿意讨论灵性,并通过媒体(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参与有关信仰和信念的对话。 居住在大洋洲的新兴世代更愿意讨论精神问题,并通过媒体(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参与有关信仰和信念的对话。64%的澳大利亚人认为媒体是进行宗教和属灵讨论最合适的空间。
大洋洲的地缘政治气候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利益和雄心将影响大洋洲。中国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扩张中的工业需要稳定和可持续的自然资源供应,是大洋洲能够支持的。此外,鉴于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可支配收入和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将该地区视为其商品和服务的一个未开发市场。通过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并促进与大洋洲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国旨在加深其经济影响力,并可能从该地区的军事战术潜力中受益。
这一地区被认为是中国所追求的“第一岛链”战略的关键要素,该战略旨在沿其海上边界建立一个防御外围。通过加强与大洋洲国家的联系,中国希望确保他们在区域争端中的支持,并有可能获得太平洋军事设施的战略访问权限。
可以预期,在未来三十年内,整个地区的中国移民将保持在显著水平,这将对福音传播和牧养事工产生同样重大的影响。
大使命的机会与挑战
随着不断增长的心理健康挑战、气候变化、领导力问题、代际转变和快速数字化采用影响大洋洲,教会面临展示其相关性并能够真实参与大使命的挑战。基督徒需要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机会,以便在2050年前看到更多的门徒被造就和保持。
挑战
信任侵蚀
这将对福音的有效性和大使命的进展构成巨大挑战。我们需要找出是什么让信息对一个日益不信任的社区来说值得信赖、可靠和相关。
媒介化信息
如果福音传播和信仰对话主要迁移到数字和媒介环境中,宣讲将采取不同的形式,响应的机会也将如此。新信徒与教会大门之间的距离可能会增加,更多的基督徒可能存在于传统教会设置之外。
机会
相关性
教会需要通过真实和透明来展示其相关性,学习如何跨越差异与基督徒互动和联系;特别是如何与新兴一代建立联系并赋予他们力量。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教会介入社会关注领域,在影响大洋洲的关键问题上领导、示范变革和倡导,如心理健康、气候、性别暴力、与原住民和解和透明度。
原住民领导力
大使命的未来需要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追随原住民、毛利和太平洋基督教领袖的领导和声音。通过耐心、代际视野和慷慨的分享现有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大洋洲各地不同原住人民的声音和存在所塑造的未来教会。
大洋洲大使命的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文化智能,并在主流西方框架内进行转变,学习并为原住民、毛利和太平洋文化系统和理念腾出空间。这包括一种将上帝、敬拜、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态、经济、社区和土地联系在一起的神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拥有强大的神学教育机构,这些机构资金充足,对装备下一代领导者至关重要。这一发展必须包括女性和原住民、毛利和太平洋基督教领袖的声音,以塑造一个拥抱并根植于大洋洲文化和实践的门徒训练和生活方式的未来教会。
性别平等
这是太平洋地区的持续主题,大使命的未来需要大洋洲的教会根据圣经教义与性别问题接轨。这将包括赋权女性,无论我们的特定神学倾向如何;解决社会结构、有害习俗和不公正的社会规范,终止基于性别的歧视和暴力。对于大洋洲的教会来说,并进行文化上适当的调整,这意味着要有意识地转变我们教会和机构的文化,继续长期的工作,为女性腾出空间,解决即使在对女性友好的空间中仍然存在的第二代性别偏见。
教会有机会在教会和社区环境中装备、培训和赋权男性和女性,以打破现有的社会学和隐性结构,这些结构在大洋洲驱动性别歧视。教会有机会面对使女性失去权力的神学和社会信仰,并引导真正的包容和赋权。在大洋洲,女性在安全和赋权的教会和市场中敬拜和领导的运动是未来任何圣灵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持续性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教会在支持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以减少围绕心理健康的污名,并创造真实联系和包容的包容空间。为此,教会有机会从组织到会众层面创造安全感;在心理健康方面得到装备;并有意义地创建社区。随着心理健康问题在大洋洲的普遍存在,大使命的未来是拥抱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使教会成为一个包容、治愈和社会联系的地方。
新兴世代
如果年轻的基督徒能重燃他们对福音和大使命的热情,并且能够利用技术和媒体的天赋,那么传福音的机会可能还会更多。年轻人希望讨论信仰,并希望以媒介化的形式进行。这大大扩展了将福音传到“地极”的机会。
尾注
- C.W. Forman, The Island Churches of the South Pacific: Emerge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pf & Stock Publishers, 2022), 227. https://books.google.com.au/books?id=zyKcEAAAQBAJ.
- ‘Australia Talks’, ABC, n.d, accessed 1 December, 2023, https://australiatalks.abc.net.au/.
- ‘Google Trends’, Google, accessed 1 December 2023, https://trends.google.com/trends/explore?date=today%205-y&geo=AU&q=AI,Jesus&hl=en.
- “Australia Talks data shows we don’t trust Instagram influencers, but advertisers rely on them increasingly,” ABC, 2021, accessed 16 January 2024, https://www.abc.net.au/news/2021-05-27/australians-say-they-do-not-trust-influencers-but-do-they-really/100164654.
- Gina A. Zurlo, “Christianity in Oceania,” in Women in World Christianity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Ltd., 2023), 141.
- Zurlo, “Christianity and Gender-based Violence,” 269.
- Randall A. Prior, “Vanuatu,” in Christianity in Oceania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21), 100-07.
- Zurlo, “Christianity and Gender-based Violence,” 265-83.
- Zurlo, “Christianity in Oceania,” 138.
- Victoria Kavafolau, “Gender,” in Christianity in Oceania, ed. Katalina Tahaafe-Williams Kenneth R. Ross, and Todd M. Johnson (Edinburgh: Edinbugh University Press, 2021), 275-91.
- Loïs Bastide and Denis Regnier, ed., Family, Violence,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Pacific Islands (New York: Routledge, 2023), 1-7, 179.
- Claudia Garcia-Moreno and LynnMarie Sadinha, Violence Against Women Prevalence Estimates, 2018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2021), 13.
- Fiona J Charlson and Holly E Erskine, “Burden of mental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in Indigenous Australians and Oceania,” Australasian Psychiatry 23, no. 6_suppl (2015), https://doi.org/10.1177/103985621560829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634661/.
- “Mental Health,”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2019, accessed 22 May 2024, https://www.healthdata.org/research-analysis/health-risks-issues/mental-health.
- Mental Disorders – Level 2 Cause, (Global Health Metrics, 17 October 2020), https://www.thelancet.com/pb-assets/Lancet/gbd/summaries/diseases/mental-disorders.pdf.; “Mental Health Atlas 2020 Country profile: Micronesia (Federated States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20, accessed 24 May 2024,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mental-health-atlas-fsm-2020-country-profile. ; Charlson and Erskine, “Burden of mental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in Indigenous Australians and Oceania.”; “Australia’s mental health system – Mental health – AIHW,”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 2024, accessed 24 May 2024, https://www.aihw.gov.au/mental-health/overview/australias-mental-health-services. ; 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 2022).
- Charlson and Erskine, “Burden of mental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in Indigenous Australians and Oceania.” ;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2020 Mental Health National Outcome Measures (NOMS).”, SAMHSA, 2020, accessed 22 May 2024, http://www.samhsa.gov/data/sites/default/files/reports/rpt35290/FederatedStatesofMicronesia.pdf. ; 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 ; “Summary – Mental health – AIHW,”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 2024, accessed 22 May 2024, https://www.aihw.gov.au/mental-health/topic-areas/summary. ; “The loneliness epidemic,” University of Sydney, 2023, accessed 22 May 2024, https://www.sydney.edu.au/engage/events-sponsorships/sydney-ideas/2023/loneliness-epidemic.html.
- 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
- 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 ; Charlson and Erskine, “Burden of mental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in Indigenous Australians and Oceania.”
- Tamara White, Flourishing Spaces, 2023. ; 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
- Mark McCrindle and Shannon Wherret,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 in Australia (Norwest: McCrindle Research, 2020), https://mccrindle.com.au/app/uploads/reports/Future-of-the-Church-in-Australia-Report-2020.pdf. ; White, Flourishing Spaces.
- “Press Release: 2023 Was Warmest Year Since 1850,” news release, 12 January 2024, https://berkeleyearth.org/press-release-2023-was-the-warmest-year-on-recordpress-release/. ; “Copernicus: In 2024, the world experienced the warmest January on record,” news release, 8 February 2024, https://climate.copernicus.eu/copernicus-2024-world-experienced-warmest-january-record.
- Valérie Masson-Delmotte et al., eds., Global Warming of 1.5°C. 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1.5°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 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 (IPCC, 2018).
- “Summary for Policy Makers,” in Global Warming of 1.5°C. 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1.5°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 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 ed. Valérie Masson-Delmotte et al. (IPCC, 2018).
- Robyn Battles, Evading High Tides: Analyzing the Challenges of Climate-Induced Migration in Oceania (Pearl Harbor: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Disaster Management &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exas A&M University, 2021).
- Stephanie Long and Janice Wormworth, “Tuvalu,” in Climate Change: Voices from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Friends of the Earth, 2007), 34.
- T.A.J White, “Christianity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ion: Sea-level Rise and Ritualising Village Relocation in Fiji,” Sites: A Journal of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Cultural Studies 16, no. 1 (2019), https://doi.org/10.11157/sites-id431.
- McCrindle and Wherret,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 in Australia.
- “Evangelism Finds a Way,” Alpha Australia, n.d., accessed 1 December 2023, 2023, https://www.alpha.org.au/post/evangelisation-finds-a-way.
- McCrindle and Wherret,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 in Australia, 10.; Alpha Australia, “Evangelism Finds a Way.”
- McCrindle and Wherret,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 in Australia, 28.
- McCrindle and Wherret,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 in Australia, 27.
- ‘Productivity Commission, Closing the Gap Annual Data Compilation Report July 2023’, (Australian Government Productivity Commission, 2023), 25.
- ‘The Connected Generation: Australia/New Zealand Report’ Barna Group (Barna: 2019), 19.
- ‘The Connected Generation’, 22.
- “Reviving Evangelism,” Barna, 2019, accessed 15 April 2023, https://barna.gloo.us/reports/reviving-evangelism.
- ‘The Impact of Faith on Australian Society’, Mccrindle Research (Olive Tree Media, n.d.), 34.
- Mark McCrindle, Sophie Renton, and Jason Authers, The Changing Faith Landscape of Australia (Norwest: McCrindle Research, 2022), 19, 3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