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每个人都有福音

Desmond Henry 29 4 月 2024

想象一下,在未来,大使命和大诫命的光辉理想将重塑我们的现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基督跟随者的内在愿望和抱负都将与基督的永恒命令产生共鸣,就是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8-20;可16:15;路24:46-48;徒1:8;提后2:2;约15:16;雅5:20)。我们所能做的最有爱的事情就是分享好消息!1想象这样一个全球社会,上帝的使命(missio Dei)不仅仅是一个值得钦佩的概念,而是一种积极的、活生生的体验,是教会使命中的个性化体验,2甚至更密切地体现在每个信徒的人生目标中。3

《洛桑信约》第六节重点论述了我们世界中的教会,肯定了世界上三位一体的使命,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需要走出我们的教会社区,扩散到非基督徒社会中去……”4每个人都有福音并不是一篇解释宣教中心概念的文章的精炼标题,而是我们宣教的精髓,每一代人都需要重新定义,这样我们才不会忽视“每个人都有福音”这句话的紧迫性、核心性和范围。在我们为第四届洛桑大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塑造2050年世界的异象做好准备之际,本文将在我们的宣教背景下,尝试阐明这一概念的核心性和重要性。

给每个人的福音

洛桑运动寻求加快普世宣教的步伐,使我们这一代及以后的教会都热心地把福音传给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地方都建立使人作门徒的教会,使每一个教会和部门都有基督式的领袖,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努力发挥天国的影响力。5多么伟大的异象!我衷心希望在万民中看到耶稣的火热追随者。我希望所有信徒都能活出耶稣所赐的丰盛生命(约10:10),这体现在福音所带来的内在改变(林后5:17)(徒3:19;珥2:13),以及降服于耶稣的生命所产生的行为(来13:16;雅2)。我渴望有一天,文化基督教将让位于以福音为中心、以福音为推动力、熟悉福音6的基督教运动,这体现在福音的浸润和熟练是常态,而非不圣洁的例外。

每个民族(罗1:16)、背景、社会阶层、种族和国籍都需要这个好消息(启7:9)。福音没有它无法打破的界限或围墙,也没有它无法触及的人类经历领域(提前2:3-4)。

我们相信耶稣基督的福音是给所有人的(约3:16)。福音是给富人的,也是给穷人的(路4:18),是给健康人的,也是给病人的。每个民族(罗1:16)、背景、社会阶层、种族和国籍都需要这个好消息(启7:9)。福音没有它无法打破的界限或围墙,也没有它无法触及的人类经历领域(提前2:3-4)。简而言之,福音是给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徒10:34-35)。这个好消息没有限制,也不排斥任何人,它不论断,也不回避任何人。没有人身处福音的影响和改变生命的能力之外(林后5:14-15)。

福音与万国

福音应传遍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这一思想深深植根于圣经中,错综复杂,既美好,又精确。这一概念不能仅限于一段经文;而是横跨整本圣经7。福音是给万民的,这一思想延伸到《马太福音》28章18节之后。《马太福音》的“大使命”常常受到福音派基督徒的推崇,但它只是圣经中更广泛使命的一个方面。8希腊文短语panta ta ethne的意思是“万民”,强调了这一普世呼召,也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向未得之民群体传福音。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1974年,拉尔夫·温特(Ralph Winter)在第一届洛桑世界福音大会上提出了“人盲”的概念。从那时起,宣教的任务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向未得之民或民族传福音上,他们的定义是根据种族,而不一定政治疆界。9随后几十年的宣教使得我们对民族群体的概念进行了定义10,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对“万国”的工作定义将决定我们作为信徒的宣教重点。作为基督的追随者,我们必须把天国的好消息传到尚未听到这一变革信息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社区、每一种文化中去。在今天的背景下,“未得之民群体”可以超越传统的种族、语言、文化和地理定义,将常被忽视或难以吸引的社会微观群体包括在内,如今天的数字游民和文化创意人士,他们与民族群体理论有着共同的基本要素。我们需要在每个世代继续基督的开创性宣教,委身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分享永不改变的福音。

福音:我们的神圣使命

谈到变革性的信息,我们如何定义福音本身并传达其真理,对于上帝使命的完整性非常重要。福音可以在每一种文化11和所有民族中进行翻译,但它并不可塑。在我们努力使福音在我们的世界流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福音“即兴表演”的危险,它不仅改变了传福音的方法,也改变了福音信息本身。现场表演中的即兴艺术具有自发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喜欢体验即兴表演中的幽默和率直,但在展示和分享好消息时,基督徒却不能即兴表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放弃了福音的流畅性,转而追求贴切、有趣、轻松的福音,以迎合我们周围的文化。保罗说,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如果我们认为用来代替福音的其他任何东西会产生持久的效果,那就太愚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放弃了福音的流畅性,转而追求贴切、有趣、轻松的福音,以迎合我们周围的文化。

这一命令颂扬了上帝干预的好消息——通过上帝的恩典(多2:11),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一神圣计划,并通过个人的悔改和信心,靠着圣灵的能力接受这一计划(弗2:8-9;罗10:9-10)。信徒肩负着在全球传播救赎信息和彰显上帝国度现实的重大责任。我们的宣教责任强调了福音改变人心、提升社区和重塑历史的能力,彰显了其全面的范围和变革性的影响——福音包括救赎和社会提升。12当信徒体现和宣讲这一信息时,他们参与了上帝救赎计划的展开,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靠圣灵充满活力和持久的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使之成为可能。
最后,福音的呼召不仅仅是一个命令,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邀请,让我们在世界上体现上帝的使命。它呼召信徒将上帝使命的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将其所行转变为集体的追求(missio ecclesia)和个人的呼召——这是一个积极的、令人信服的呼召,让我们将上帝的使命作为我们自己的使命;靠着圣灵的能力,将天国的好消息带到地极(人们称之为家的每一个地方)——直到他再来!主必要来!

Endnotes

  1. 在CNN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埃德·斯特泽(Ed Stetzer)用非信徒喜剧演员佩恩·吉列特(Penn Jillette)的评论来说明人们对传福音的意外尊重,他指出,“有些人(甚至是无神论者)欣赏我们的努力。”吉列特是一位著名的非信徒,他分享了自己收到圣经后的反应:“我不尊重不传教的人。如果你相信有天堂和地狱……而你却认为,‘嗯,这并不值得告诉他们,因为这会让他们在社交上很尴尬’……你得有多恨他,才能不给他传教呢?”https://www.cnn.com/2017/04/14/living/christians-invite-easter/index.html
  2. 如果说像大卫·博世(David Bosch)、艾伦·赫希(Alan Hirsch)、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埃德·斯特泽(Ed Stetzer)、莱斯利·纽毕真(Lesslie Newbigin)、达雷尔·古德尔(Darrell Guder)、迈克尔·弗罗斯特(Michael Frost)、克雷格·范·格尔德(Craig van Gelder)、约翰·弗莱特(John Flett)这样的宣教思想领袖和圣经神学家教导了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宣教是教会生活的核心——它就是教会的生活。
  3. 罗杰·彼得森(Roger Peterson)在Perspective on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一文中使用的一个短语
  4. Lausanne Theology Working Group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WEA Theological Commission. (2009).“The Whole Church as a Transformed and Transforming Society.”In Lausanne Occasional Paper 64D.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lausanne.org/content/the-church-as-a-transformed-society-an-excerpt#post-179529 (Accessed: 4 April 2024).
  5. 这些是洛桑重塑我们2050年的世界所委身的支柱。
  6. Jeff Vanderstelt, Gospel Fluency: Speaking the Truths of Jesus into the Everyday Stuff of Life. (Wheaton, IL:Crossway Books, 2017).杰夫(Jeff)首先向我介绍了这一措辞,并提醒读者传福音就是满溢。范德斯特尔特(Vanderstelt)认为,流利的福音需要深入浸入和刻意练习。信徒需要演练福音信息,将其内化,使其成为自己看待生活各个方面的镜头。范德斯特尔特(Vanderstelt)的作品呼吁人们要超越简单的信仰,要在生活中表达信仰,塑造基督徒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
  7.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提醒我们注意这一重要现实:“整本圣经通过上帝的子民为了上帝创造的整个世界而与上帝的世界打交道,向我们讲述了上帝使命的故事。”
  8. 从所谓的大使命中推出的“民”的概念很可能是其最宽泛的解释。旧约中“族”的概念出现在《创世记》12章1-3节的亚伯拉罕之约中,并在《创世记》的语料中得以重申:18:18;22:18;26:4;28:14,这个概念可能更充分地体现了福音在每个时代的传播范围。
  9. 约翰·派博(John Piper)在另一本宣教奠基之作《愿万国都快乐欢呼》(Let The Nations Be Glad)第五章中论证了上帝在万民中的至高地位。这一章展示了清晰而全面的圣经证据,证明万民的概念是一个涵盖旧约和新约的深刻圣经概念,对我们非常有帮助。John Piper, Let the Nations Be Glad: The Supremacy of God in Missions.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2010).
  10. 1982年3月,洛桑战略工作小组在福音派内部对这一定义进行了更广泛的尝试。比较:Winter, Ralph, “Unreached Peopl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Concept,” Mission Frontiers (August/September 1989):18.
  11. 11. 感谢安德鲁·沃尔斯(Andrew Walls),在涉及福音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可译性时,定义了关于耶稣的道成肉身如何为基督教设定模式的讨论轮廓。“道成肉身就是翻译。当上帝在基督里成为人时,神性翻译成了人性,就好像人性是译语。在这里,‘上帝就是这样子的’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原本会被隐藏或不确定的东西。但语言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没有人会说笼统的‘语言’,必须要说特定的语言。同样,当神性翻译为人性时,他并没有成为普遍的人性。他成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族群中的一个人。上帝翻译为人性,即上帝的意义和含义的转移,是在非常具体的文化条件下实现的。”(Walls 1996:50). Andrew F. Walls,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ristian History: Studie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Faith. (Maryknoll:Orbis Books, 1996).
  12. 罗伯特·D·伍德伯里(Robert D. Woodberry)(2012 年)在《自由民主之宣教根源》(The Missionary Roots of Liberal Democracy)一文中以统计学方式表明,基督教新教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伍德伯里证明,福音派是大众教育的催化剂,尤其是在穷人和边缘人群(妇女/贱民)中;福音派是大众印刷、报纸、公共领域以及公民社会和社会改革的催化剂。教会成长运动之父唐纳德·麦加夫兰(Donald McGavran)据说创造了“救赎和提升”这一短语,他用这一现象来描述福音的全部效果,同时告诫人们,福音的“提升”绝不应阻止领受者与周围的人分享好消息,从而通过点对点传福音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变革。阻碍这一点的往往是信徒因自身在生活中的地位提高而对周围的世界变得冷漠,不再认为有必要与他们的族裔/社区分享福音。

作者简介

Desmond Henry

Desmond Henry 是一位宣教思想领袖、宣教学教授、作家、牧师和在传福音和宣教方面服侍全球教会的讲员。他与妻子Lara育有三个女儿。他是路易斯·帕劳协会全球布道家网络的执行董事,对提升全球范围内的福音布道事工充满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