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马太福音28:18-20)
我们为何聚集
到了这个周日,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基督徒将聚集在他们当地的团契中。我们常说,“去教会。”各种表现形式、教派和仪式令人眼花缭乱。
也许,像我的教会一样,您喜欢在礼拜前喝咖啡、吃蛋糕,在讲道前唱诗、读经,然后奉差在整个一周里服侍基督。我们通过祷告会和周中小组来支持这一服侍。也许您的聚会的特点是安静、气味和钟声、正式的忏悔、较长的圣餐和其他经历上帝大能同在的圣礼。对于其他人来说,可以想象鼓圈和跳舞、讲述上帝如何做工、归纳式查经,然后一起奉差,去满足更大社区中人们的需求。
无论形式如何,无论你在教堂、仓库、森林或家中聚会,都值得退后一步问一问:我们为什么聚集?除了作为满足市民需求的“社交俱乐部”之外,是什么将所有这些活动联系在一起并使其具有价值?1教会如何服务于上帝的使命?
更大的目标
毕竟,周日是主日,记念耶稣的一生、死亡和复活的日子。“教会”可以追溯到希腊文形容词kuriakos,意思是“属于主”(比较哥林多前书11:20;启示录1:10)。基督应许要兴起的“教会”(ekklesia)(马太福音16:18)既不是活动,也不是建筑,既不是节目,也不是消遣,更不是宗教小团体。相反,“教会”是被呼召出来并聚集在一起一群人,他们在言行上代表基督和他的国,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要在地球上具有独特文化的每一个民族(ethnos)中传播他的影响力。2
教会是基督“有形的国”,本质上是一个宣教之民。3当他们展示和宣告荣耀赞美带他们出黑暗入光明的上帝时,他们就为基督再来奠定了基础,提前见证了当上帝使一切归正时世界的面貌(彼得前书2:9-12)。
以耶稣为榜样,主的百姓的目标不是让外人加入教会。相反,这种聚集的目的是培养全天候属于主的人: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是谁。他们聚集是为了分散,带着上帝的爱服侍周围的人,宣告上帝作王,呼召每一个人重新思考并与这一新的现实达成持一致(马可福音1:14-15;路加福音4:18-19)。4教会是筵席的品尝家,是电影的预告片,是来生的标志。5因此,简而言之,每个教会,包括您的教会,都是上帝的朝圣者,由上帝拣选并差遣的信徒组成的身体,共同管理国度,用言行使人认识基督。我们指向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救主和主。
无论您的团契是什么性质,无论您在哪里聚会,这个目的对我们聚会的方式都有巨大影响。正如约克郡助理主教格雷厄姆·克雷(Graham Cray)牧师所说,“教会必须认识到,无论他们做什么,其呼召的核心都是成为使人作门徒的团体。”6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门徒的复数形式就是教会”:不是一个机构,而是由信徒组成的充满活力的身体,在上帝的使命中结成伙伴。7或者用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的话来说,“教会是基督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它体现了]上帝对人类新的旨意和目的。”8
终身门徒
因此,洛桑运动宣教宗旨的核心是设想并努力建设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使人作门徒的教会。
阐述方式比比皆是。最近,著名作家兼牧师约翰·马克·科默(John Mark Comer)根据马可福音3章13-15节中耶稣对十二门徒的呼召,将门徒训练定义为践行耶稣之道:与耶稣同在。变得像他一样。像他那样行事。9他会让我们问这样的问题:“如果耶稣是我,他会怎么做?”
在伦敦当代基督教研究所(LICC),我们所说的“终身门徒”是指在此时此地学习跟随耶稣之道的人。虽然我们都蒙召跟随同一位主,但没有两个门徒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我们蒙召的背景各不相同,尤其是在你生活和学习、工作和娱乐、购物和服侍的地方。
门徒是终身的学习者,他们紧紧跟随救主,聆听上帝的话语如何与他们所处的世界相关联,鼓励彼此在日常生活中成长得更像基督。我们在一个实践社区中一起教、一起学,在头脑(智慧)、心灵(美德)和双手(技能)成熟的过程中成为耶稣之道的学徒,成为“智慧的和平缔造者”,知道是什么带来兴旺,希望从我们所在的地方开始,为平安努力(马太福音5:9;10:16)。10
教会付薪工人的呼召并不是动员您您用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支持他们的宣教活动。11相反,基督赐给我们教会领袖是为了“成全他的子民,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成为成熟的门徒(以弗所书4:11-13)。正如莱斯利·纽毕真(Lesslie Newbigin)所言,“教会在正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上的主要作用……是不断滋养并支持那些在履行公民的世俗义务时以信徒身份负责行事的男男女女。”12
试想一下,如果培养终身门徒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是每个教会的首要任务,这将给普世宣教带来多么大的变化。13如果我们全心全意地塑造每个地方的人,使他们在一周的宣教前线看起来像耶稣一样,从而在社会的每个领域产生天国的影响,那会怎样?
教会的逻辑
这就是教会的宣教逻辑。聚会不是来消费宗教“仪式”的观赏运动。相反,它更像是私教健身课。14我们聚集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锻炼自己,使我们一起奉差,分散到办公室、大学、当地的咖啡馆、妈妈小组中的时候可以变得更像基督,“在这里作光,在世上显出上帝的颜色来。”(马太福音5:13-16,MSG)
当我们聚集在一起时,包括宣召、问安、唱诗、读经、忏悔和赦免的保证、洗礼、信条、祷告、讲道、圣餐、奉献和差派在内的整个仪式都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想,引导我们的心灵,坚固我们的双手,使我们渴慕基督和他的国,在所到之处为他而活。15以圣餐为例。当我们在周日好好锻炼时,我们就会敞开心扉,接受基督在我们生命中信实同在的做工。因此,当我们一起奉差时,这种做法就会向外扩展,当我们能够摆好桌子时,就会以充满恩典的方式接待我们的邻舍,但在教会分散时,也承认并鼓励平安之人在周日聚会之外的社区中所表达的接待(路加福音10:1-11)。16
大疏忽?
遗憾的是,当教会以各种形式聚会时,我们似乎一直在忙于除了使人作门徒之外的几乎所有事情。用达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令人难忘的话来说,使人作门徒已成为“大疏忽”。17说全球大部分教会存在门徒训练的“危机”并不为过,我们失去了主要的关注点,常常寻求使人“归信”并融入教会活动,“假设新基督徒会继续下去”。18
洛桑运动通过数千小时的聆听电话,咨询了各个地区和问题网络的代际意见,发现全球教会最普遍的需求是门徒训练,它超过了传福音,反过来又促进了宣教和外展。19即使在我们进行“门徒训练”时,它通常也是在教会聚会和福音机构/跨文化宣教中进行的,并以这些聚会和宣教为重点,而不是从大多数基督徒日常生活中的工作、休息和娱乐开始。数字技术的兴起可能有助于非实体的知识传授,但当我们一起学习在这个破碎的世界中跟随基督(特别是在我们的职业中以及借着我们的职业)时,我们必须优先生命影响生命。我们必须回到基础,因为使人作门徒是整全宣教的基础,也是教会的首要责任。
证明基督是对的
那么,基督是对的吗?使人作门徒是否真的是普世宣教的核心、教会的呼召,以及在每个地方的每个民族中活出并分享上帝作王的工具?特别是在当地团契中,这是您的优先事项吗?教会文化稍加转变就能重新定位我们聚会的原因:设想终身异象;关注前线;从牧养关怀转向牧养装备;分享上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工的故事……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的想象力,而是我们的意愿。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在第四届洛桑大会之前和之后的旅程中,我祷告,当我们去的时候,我们能使万民成为门徒,将他们带入对基督的顺服中,使他们在我们脚步所到之处都能经历一个实实在在的国。
正如布林·吉列(Bryn Gillette)在他描绘这根洛桑之柱的画作(见旁边的画作)中有力表达的,只有通过圣灵充满的门徒训练,教会才能成为无瑕疵的新妇,为她的新郎基督的再来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异象,以圣洁之美将火焰带入每一个国家;反映出基督自身的谦卑、正直和朴实20,吸引着各族、各方、各国的人们。因为我们是主的人。唯有他配得。因此,我们要祷告,愿我们为每个民族和地区建立使人作门徒的教会,这样我们就能一起彰显和宣告基督——整个教会将整个福音带给整个世界。
尾注
- Emmanuel Ogamdi, ‘Have Churches Become Just Another Social Gathering?’ Medium, June 22, 2023.
- See the 2010 Lausanne Covenant, section A9,“耶稣吩咐所有的门徒在列国中成为一家人,他们之间有和好的团契。在这种团契中借着他和好的恩典来打破所有罪的藩篱。这个教会是有恩典、顺服和在圣灵里相交的爱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神的荣耀和基督的恩典得以彰显,神各样的智慧得以显明。教会能最生动地表明神的国度的临在,教会是使人和睦的共同体,每个人不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那爱他们的主并且为他们舍命的救主而活。”
- Hugh Halter and Matt Smay, The Tangible Kingdom: Creating Incarnational Community (Jossey-Bass, 2008). See also Rei Lemuel Crizaldo, ‘Missional People: A Sabbatical, Sent-out, and Sustained Community,’ Lausanne Blog, December 19, 2023; Christopher Wright, The Great Story and the Great Commission: Participating in the Biblical Drama of Mission (Baker Academic, 2024), 60–86. 大使命中蕴含着宣教三要点:建立教会、服务社会和关爱万物。建立教会是“通过传福音和教导;使罪人悔改、信主、受洗和顺服,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并在上帝圣洁子民的团契中造就他们,使他们成熟”。
- Neil Hudson, Scattered & Gathered: Equipping Disciples for the Frontline (IVP, 2019).
- Lesslie Newbigin, ‘On Being the Church for the World’, in Giles Ecclestone (ed.), The Parish Church (Mowbray, 1988), 37–38.
- Shared at an LICC event in London, 2011. For more, see his book, Disciples and Citizens: A Vision for Distinctive Living (IVP, 2007).
- Ross Hastings, ‘Vocation from Union with Christ: Overcoming Dualisms in the Calling of the Church’, The Regent World, iss. 33, no. 1 (April 20, 2021). See also Lesslie Newbigin, The Gospel in a Pluralist Society (Eerdmans, 1989), 227–228.
- Dietrich Bonhoeffer, Sanctorum Communio (Fortress Press, 2009), 199, 141. See also the Lausanne Covenant, 第6条:“教会是上帝的子民的团契,而不是一个机构,不可与任何特定文化、社会或政治制度,以及人类的意识形态等同。”
- John Mark Comer, Practicing the Way: Be With Jesus, Become Like Him, Do as He Did (Form, 2024).
- 作“智慧的鸽子”在古代教会被珍视为向困惑的异教世界做出的最佳见证。例如,三世纪的门徒手册《使徒教训》(Didascalia Apostolorum)旨在帮助改造那些委身跟随耶稣之道、但现在却因这一代价高昂的决定而面临逼迫的异教徒。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真正基督徒的画面,他们将自己的日常行为献给基督,耐心效法他的教导。他们被称赞为“像智慧的鸽子,彼此和睦,努力充满教会”。 See Alan Kreider, The Patient Ferment of the Early Church: The Improbable Rise of Christianity in the Roman Empire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16), 223–242.
- 马克·格林(Mark Green)在2010年第三届洛桑世界福音大会上批评了教会的这一主要宣教策略,该策略似乎是:“招募神的子民放弃部分闲暇时间,支持教会付薪工人的宣教活动。”点击此处查看他的宣言,“巨大的鸿沟”。
- Lesslie Newbigin, The Gospel in a Pluralist Society (SPCK, 1989), 139.
- Neil Hudson, Imagine Church: Releasing Whole Life Disciples (IVP, 2012). See also core LICC publications toward this end, such as ‘Frontline Sundays’, ‘Leading a Whole-Life disciple-making Church’, ‘Sustaining Whole-Life disciple-making Church’, and more to support whole-life disciple-making churches.
- David Benson, ‘A Litany of Practices,’ Practical Theology vol. 12, iss. 3 (2019), 253–256. For examples of such practices, see here.
- James K. A. Smith, Desiring the Kingdom: Worship, Worldview, and Cultural Formation (Baker Academic, 2009), 155–215. 也参见洛桑的《马尼拉宣言》B8部分,关于“地方教会”:“因此,教会既是一个敬拜团体,也是一个见证团体,既是聚集的,也是分散的,既是蒙召的,也是奉差的。敬拜与见证密不可分。”
- See the work of David Fitch with his ‘7 Practices for the Church on Mission’, outlined in most detail in his book, Faithful Presence: Seven Disciplines that Shape the Church for Mission (IVP, 2016), explored here.
- Dallas Willard, The Great Omission: Reclaiming Jesus’s Essential Teachings on Discipleship (Monarch Books, 2006).
- Lucy Peppiatt, The Disciple: On Becoming Truly Human (Cascade Books, 2012), 12.
- See Global Listening Team, ‘Analysis of Lausanne 4 Listening Calls,’ Lausanne Movement (2023), 5–6, 13, 32–33, 59, 66. 20. See the 2010 Lausanne Covenant, section IIE.